修心百頌(2)

帕當巴桑傑 大師 著

頂果頂哲仁波切 釋論



26、那些擁有地位和財富的人永不安樂,聽瑞的人們啊,(擁有地位和財富的人)準備痛苦地捶胸頓足

吧。



沒有人會比一個認為金錢萬能的人更焦慮不安。“我要如何創造財富?一旦創造了財富,我要如何持守

財富?”他生活在擔憂被偷、競爭和面臨災禍的恐懼之中。當他最後失去了財富,他覺得自己身上的肉

彷佛被切下來一般。

看看一些人是如何為了事業而日夜勞碌奔波。他們為了追求成功和避免失敗,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他

們對每一個人心存猜疑,並企圖從地位低於自己的人身上謀取利益,勝過地位均等的人,驅逐地位高於

自己的人。他們很難享有片刻遠離憂慮和煩惱的平靜。

沒有權勢、沒有社會地位、沒有可以失去的事物,以及沒有可以恐懼的事物,是多麼純粹的喜樂!

不要讓你的心被無益的念頭拖累。緬懷過去和未雨綢繆有什麼好處?安住在當下的離戲(simplicity)狀

態中。與佛法和諧共處。讓佛法成為你的生活和經驗中心。做你的命運的主人。



27、在下一個世界中,既沒有家人,也沒有朋友,聽瑞的人們啊,把信心寄託於佛法之上。



當我們被一個小刺刺傷的時候,我們哭喊疼痛;當我們碰觸到冰寒之水的時候,我們冷得發顫。然而,

我們如此珍愛的身體,很快就會變成一具沒有任何感覺的死屍。被焚化,被埋葬,被犬只吞噬,或被禿

鷹撕裂,是它唯一的命運。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父母、子女、朋友、僕從、房屋和財富都無法

隨行。業力之風把我們帶走,如同吹動一根羽毛。我們將前往何處?我們將停留何處?我們再也沒有任

何選擇。

誰能夠幫助我們?我們只能充滿信心地仰賴上師、三寶,以及終身修持的佛法,向他們尋求協助。因為

只有他們擁有力量,能夠把我們從介於死亡與投生之間的中陰階段的痛苦和恐怖中救度出來,引導我們

前往淨土。

修持佛法之初,困難重重,但最後卻能夠獲得至極大樂。這和從事俗務有天壤之別;從事俗務皆以喜樂

為始,以痛苦煩憂和理想破滅為終。

密勒日巴尊者曾經忍受什麼樣的磨練和嚴苛考驗!然而,正是透過這些磨練和嚴苛考驗,密勒日巴證得

了“金剛持”(Vajradhara)的不變果位--無別的清淨大樂(the pure bliss of non-duality)。他獨自居住在僻

靜洞穴之中,但他的光耀卻遍及世界。他也必須跨越死亡的門檻,但是此刻,他端坐在淨喜淨土(the

Landof Pure Joy)的壇城中央。這是和驕慢的世人有多麼的不同啊!當一個國家領袖或百萬富豪過世的時

候,人們會說:“某某人死了。”如此而已,不比一根蠟燭燒盡,一潭水蒸發重要。

“佛法”這個字也意味著去修補或去矯正;去糾正所有的缺點,去發展所有完美無暇的功德。除此之外

,我們如何能夠獲得自由?從修持佛法中所獲得的功德將留存下來,成為來世的心靈資糧。



28、如果你漫無目的,你將浪費人身之暇滿,聽瑞的人們啊,此時此刻立定決心。



我們的心瞬息萬變;它唯一不變的是對世俗誘惑的強烈執著。在我們學會控制念頭,在我們的心獲得真

正的定力之前,我們的信心一定會猶豫不定,並且容易為了沒有意義的活動而分心,浪費生命和修持佛

法的珍貴機會。把修持佛法這件事拖延到明天,等於是在持續拖延,直到死亡來臨為止。

受到信心的驅使,獵人奇惹瓦‧貢波‧多傑(Chirawa Gonpo Dorje)告訴密勒日巴尊者:“我決定開始修

持佛法,但我必須先回家向家人告別。之後,我將立即返回。”

密勒日巴尊者打斷獵人的話說:“現在就下定決心。倘若你回家,你的家人會費盡心機要你改變心意,

你就不會回來了。如果你想要專心修持佛法,那麼就要即時即行。”獵人照做了,後來成為密勒日巴尊

者最具證量的弟子之一。

切勿落入猶豫不定(掉舉)的陷阱!投入全副的心力,專心一意地修行,不受任何其他想法的干擾。



29、死神將在你心思散漫的時候擄獲你,聽瑞的人們啊,從當下開始修行。



你的田地需要耕種,或你的事業需要關注,或者尋找一個適當的伴侶是你的主要考量--我只能猜想你把

時間花在哪些事情上。但是你要記住,你愈是把人生浪費在這些事務之上,你愈可能讓死亡把你留給修

行、所剩無幾的時間奪走。不要讓俗務的包袱使你偏離追求佛法的道路。如果有一天,你生起修行的念

頭,那麼就從那一天開始修行。如果有一天晚上,你生起修行的念頭,那麼就從那個晚上開始修行。無

論在何時何地生起修行的念頭,就在當時當地開始修行。



30、死神將在何時現身?我們無法得知,聽瑞的人們啊,你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



死亡如同閃電,毫無預警地襲擊,沒有任何轉圜的餘地。

你或許身體強健,和朋友一起品嘗美饌佳餚,或凝視壯麗宏偉的景致。然而就在那個時刻,死亡可能近

在咫尺。當死亡來臨時,那些親近你的人將被留在身後,你的對話將被中斷,留下尚未用盡的食物,以

及未完成的計畫。

人們突然死亡、遭受意外、被人謀殺、因食用不潔的食物或錯誤的藥物而中毒死亡、在遊戲或運動時受

傷,或死於戰爭,這引起事情不是常常發生嗎?死亡的威脅總是伺機而動。你應該如同一個旅人行經盜

匪出沒的國家,時時刻刻提高警覺。一個遭受暗殺威脅的政治領袖絕不會鬆懈警戒。他避免接連兩個晚

上在同一個地方過夜,總是覺察死亡的逼近。讓我們時時刻刻保持這樣的警覺。每天晚上就寢的時候,

要如此思惟:“早晨來臨的時候,人們會不會在我的床上發現一具屍體?”



31、你死亡的那一天,沒有人能夠護衛你,聽瑞的人們啊,你要做好仰賴自己的準備。



當你跨入死亡門檻的時候,圍繞在你身旁的親友幾乎無法提供任何援助,也無法陪伴在你身旁。甚至連

最富有的權貴也無法帶走一絲一毫的財富。最有權勢的將軍也無法命令軍隊阻擋死亡的來臨。他必須像

其他的每一個人一樣,屈服於死亡。

你的心識將離開身體,在中陰徘徊遊蕩。在中陰,你將發現自己獨自帶著虛幻的意生身(mental body)

處於幽暗之中,迷失絕望,完全不知所措,又不知道何去何從。那時,折磨大多數眾生的可怖幻覺令人

毛骨悚然,其可怕的程度筆墨難以形容。雖然這些幻覺只不過是你的心的投射,但在那個時候,它們卻

是強而有力的事實。

在那個時候,你透過修持佛法所獲得的覺受,是唯一可能的慰藉來源。這是為什麼,在此時此刻就要開

始努力修行是如此重要。即使在太平時期,一個國家都要替未來可能發生的侵略未雨綢繆,做好因應的

準備。同樣的,你也必須時時刻刻保持警覺,用修持佛法的方式來準備面對死亡。佛法如同永恆的豐收

,能夠為你的來世提供食糧,並且是你未來安樂的基礎。



32、如果你觀照死亡,你將發現你不需要任何事物,聽瑞的人們啊,把死亡時時刻刻記在心頭。



一旦你把諸法無常、生命極端脆弱和死亡威脅無處不在的信念根植於心,你就不會嚮往尋常的人生欲望

。除了希望能夠在隱僻之處修持佛法,你將一無所求。讓我們看一看密勒日巴尊者。他僅僅以蕁麻為食

,以棉布披巾為衣,卻在一個生世之中,證得持明上師(Awareness Holder)的無上果位。

但是如果你缺乏遠見,沒有深刻地去思惟死亡和無常,那麼你將難以停止去追求人生中無益的事物。欲

望總是多過需求的串習將持續下去,即使你擁有足夠的食物,你將仍然想要去品嘗更美味可口的佳餚。

即使你擁有足夠的衣物和適當的住所,你將一直想要獲得更時髦的服裝,以及一幢更大、更舒適的房屋

。雖然你已擁有一個伴侶或愛人,你將不斷想要尋找一個更好的伴侶或情人。

這些都是你總是忘卻死亡有多麼逼近的徵兆。如果你沒有盲目地相信,你還會在世界上活很長一段時間

,那麼你為什麼還把全副心力投注在規劃未來之上?

過去偉大的修行者把自己形容為“無常之念根植於心的瑜珈士。”他們清楚了悟追求俗務的徒勞無益。

他們的心完全轉向佛法。由於他們受到死亡念頭的激發,因此他們的佛法是以儉約生活為基礎。他們也

知道,他們將在一個荒蕪的洞穴中面對死亡。當然,所有這些偉大的修行者如今都已故去,因為死亡是

一切眾生的命運。然而,他們如今身處淨土,不再投生輪迴;而所有那些追求今生歡悅的人,則深陷無

盡的輪迴苦海之中。

如此深奧的遠見能夠深植於心,乃是時時全心觀照死亡的結果。對死亡的全心觀照,是一種如甘露般的

良藥,能夠使你恢復健康,也是一個監督你修行的哨兵,絕不會讓修行的戒律偏離正軌。



33、如同隨著夕陽漸漸西下而拉長的陰影,死神毫不留情地逼近,聽瑞的人們啊,趕快!遠離死亡!



在黃昏日落的時候,拉長的西山陰影不斷逼近,直到把我們吞沒在朦朧中為止。當我們的生命之陽落下

的時候,死亡的陰影也將如此地把我們吞沒。然而其中一個重要的差異是:死亡不會在一個預期的時間

或地點降臨。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命就無可避免地邁向死亡,但遭遇死亡的時間卻是無法確定

的。

一個被通緝追捕的罪犯從來沒有片刻寧靜。他時時刻刻保持警戒,急切地策劃成千上萬個謀略,來逃避

等待在前的處罰。你不會看到他為未來居住的房舍構思規劃。

當死亡的威脅隨時都會降臨的時候,你如何能夠高枕無憂?從現在開始,修持指佛法必當是你唯一的依

靠。除了佛法,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把死亡化為順緣。



34、 早晨迷人的花朵,到了夜幕低垂時就會凋萎,聽瑞的人們啊,不要把希望寄託在你的肉體之上。



繽紛多彩的花朵在夏日微風中搖曳,但經過冬天的暴風雪或一陣冰雹之後,這些花朵還會存在嗎?在秋

天,森林的顏色從青綠轉為金黃;在冬天,樹木的枝頭一片陰鬱黑暗,了無生氣。我們的身體也日漸老

化衰退。對此,我們無能為力。我們愈把心思放在身體老化之上,就越愈(感)到焦慮不安。讓我們少

去煩惱身體的外貌,多多把心思放在如何不要浪費生命。讓我們修持佛法。我們愈是精進地修持佛法,

就越感到心滿意足。



35、即使它們活著的時候,有如天之驕子,死時卻比惡魔還可怕,聽瑞的人們啊,你們已被這個虛幻的

身體愚弄。



現在你或許以你的身體為傲,珍愛你的身體,並悉心照料。你的親友都面露微笑,充滿深情地執著你的

手,溫柔地對你說話。然而,當你死亡之後,一切都將變得非常不同。你親愛的家人將急著把你的屍體

送出家門。誰會想要在家裏放著一具屍體?如果你在西藏,你的身體將被繩索捆綁,放進一隻粗布袋中

,送到墓地,被人分割肢解,被禿鷹撕咬成碎片。

你應該如何善用身體?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善用身體。一個向人借用工具的工匠,會趁工具還在身邊

時物盡其用。事實上,你的身體也是向死神暫時借來的--在死神收回之前,你只能短暫擁有。趁你還能

使用這個身體之前,你有沒有好好善用它來修持佛法?



36、前來市集的人們啊,完成交易之後就會消散,聽瑞的人們啊,無疑地,你的朋友也將離你而去。



人群聚集的宴會通常是一個喜悅的場合。人們在許多朋友的陪伴下歡笑、跳舞、談話、品嘗美食佳餚。

但是天底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很快的,每一個參加筵席的人都會消散。一個熙來攘往的市集,一旦到了

傍晚就杳無人跡。一個家庭團聚的時候,家庭成員或許都感到快樂,但所有的家庭成員必定都會一個接

一個地獨自步入死亡的門檻。



37、這個由魔術變化出來的稻草人註定會破敗不堪,聽瑞的人們啊,此刻即按因果法則來行事。



農人在田地豎立、用來嚇退鳥只和野生動物的稻草人,或許只能維持一個季節。風雨很快就會把稻草人

吹蝕毀損。同樣的,因為各種因緣聚合而短暫連結的身體和心識,遲早都會崩解。

當身體和心識到達最後的崩解階段時,它們會受到疾病和衰老的折磨和毀壞。到了那個時候,無論你如

何真切地悔恨沒有及早開始修行,你已沒有閒暇,也沒有力氣來修持佛法。正是此刻,正是當下,當你

具足所有順緣的時候,應該用全副的心力來修行。小販不是在市集那一天,卯足全力來展售貨品嗎?

光是計畫去研習佛法,既不會為你帶來知識,也不會使你獲得智慧。如果你持續把聞、思、修佛法的時

間延後,那麼當你的體力和智力衰退時,你將無法進行任何聞、思、修。能夠引導你的上師將離開人世

,你將錯失修持佛法的良機。

我們大多數人常常追隨過去所造惡業帶來的負面習氣。而引導一個人親近佛的正面習氣,是少數人全心

從事善行所獲得的殊榮。一旦修持佛法的順緣出現了,我們應該像正值收割期的農夫一樣努力精進。他

們從黎明一直工作到黃昏,知道任何延遲都會造成收成作物的損失。

人們費盡心力去完成世俗的目標。如一句諺語所說:“他們頭戴星帽,腳踏霜鞋。”他們深夜仍然在外

奔波,黎明又再度動身。你難道不應該把千倍精力用於追求證悟這個最重要的目標之上?



38、可以肯定的,心靈之鷹有朝一日終將飛離,聽瑞的人們啊,當下即是準備振翅高飛的時機。



禿鷹在飽餐一頓之後,即拋下殘骸,振翅高飛。同樣的,當時機來臨,享盡今生的心識將拋下你的肉身

,飛進中陰。為了要超越輪迴和涅槃,我們將需要空性和慈悲這兩片羽翼。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使用這

兩片羽翼,無畏無懼地飛入來世的天空。



39、六道眾生都曾如父母般愛護你,聽瑞的人們啊,對他們生起愛與慈悲。



眾生的數目如虛空般無邊無際。然而我們總是認為,我們只和少數眾生有所關係。無論居住在什麼地方

,我們總是喜愛一些人,厭惡一些人,不在乎其餘的人。這種對其他眾生存有的偏頗和有限的見解,持

續使我們生起執著和嗔恨,因而積聚了身陷輪迴的業。

如果我們能一瞥過去無盡的生生世世,我們將瞭解到,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眾生不曾是我們的母親

或父親,而且不只是一次,他們曾是我們許多生世的父母。為了回報他們的愛與大慈。我們應該像證悟

者一般,對所有眾生生起愛與慈悲。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從內心深處生起帶領一切眾生證悟成佛的願

望,不遺棄任何一個眾生。發起這個誓願所累積的功德,和這個誓願所涵蓋的眾生數量成正比。因此希

望救度無數眾生的願望,將能產生無量功德。

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是達成這個願望的基礎。如同佛陀對波斯匿王(King Prasanjit)所說的:“喔,偉大

的國王,你的事業是如此的廣大無量。無論你是在行、住、坐、臥,願你所有的行為、法規和判斷都受

到善心的啟發。如此一來,你將為你的臣民帶來無限的利益,並為自己累積無量功德。”

“心地善良”是什麼?深情地照料今生的父母,肯定是心地善良的證明。然而,父母只不過是無量眾生

裏面的兩個眾生。真正的心地善良是把所有眾生--不只是我們的朋友,也包括敵人和陌生人--當做我們的

父母,並去除所有的嗔恨、自私和冷漠。

去想一個你最敵視的人,並視他為你心中最親愛的人。如果你對某一個親近的人生起貪愛之心,那麼把

他視為一個夢中遇到的人,一個缺乏任何真實存在的幻象。

心地善良必須以實際地利益他人來展現。然而,什麼是利益他人?毫無疑問的,佈施食物、衣服、住所

和情感是心地善良的表現,但這種仁慈仍然有限。我們應該努力用一種無限的方法來利益眾生,而佛法

則是唯一的途徑。

我們應該用各種方式來幫助眾生,用直接和間接的方式,用行動和祈願來幫助眾生。舉例來說, 我們可

以在蟻塚、養魚塘或鳥禽養殖場念誦諸佛菩薩的名號,心中生起慈悲,並祈願:“願這些動物不再投生

輪迴惡趣之中。”諸如此類能夠真正利益眾生的行為有很多很多。當你持續受到利益眾生的動機的激勵

,菩提心--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獲得證悟的願望--將在你心中漸漸開展。

我們不能用表像來評判行為。行為的價值取決於內在的態度。驚人的利他行為可能出自於自我本位的動

機--例如期望被人感謝,在來世享受業果--完全和心地善良無關。如此的動機貶損了行為的功德。記住,

誓願帶領一切眾生解脫的愛與慈悲,乃大乘之正道。

菩提心有兩個層面:究竟菩提心和相對菩提心。究竟菩提心是了悟空性;它將隨著時間慢慢地在心中成

熟。相對菩提心則是根植於愛與慈悲的利他想法和利他行為。深刻地修持相對菩提心一段長時間之後,

這種修持將自然而然地轉化你的心,直到你了悟究竟菩提心的曙光顯現。

徹底了悟空性的菩薩成佛之後,他展現的悲心不會再含有凡俗的、造作的念頭。他不會想:“這個眾生

向我祈求,我必須幫助他。”或“這個眾生沒有祈願。”他的慈悲和空性是無所不在且含攝一切的。如

此這般的慈悲是離於偏愛分別、執著或嗔恨的。它如同太陽,平等地映照在每一個水面之上,無論水面

大或小,清澈或混濁。慈悲是空性自然而然散發出來的光輝,離於概念,超越形述。

這是佛陀利益眾生的事業能夠如此無邊無際的原因。如果你瞭解這一點,你將明白,即便是吹拂一個發

燒病人臉龐的涼爽微風,也都是諸佛的加持和慈悲。



40、對敵人生起的嗔恨,是由業行所造成的輪迴幻覺,聽瑞的人們啊,轉化你充滿嗔恨和敵意的心。



當我們承受莫須有的罪名,如同西藏人承受中國人加諸於其上的錯誤行為,必然是我們在前幾世對其他

人所造作之錯誤行為所導致的結果。如果我們以更多的暴力制暴,只會製造更多痛苦。

如果某個人偷盜你的重要物品,你不應該感到煩惱或沮喪,也不應該感到憤怒或懊悔。你不應該挾怨報

復。在你的心中,把被盜取的物品供養給小偷,並祈願你的寬容忍耐,可以清淨你過去生世的所有過錯

。愛是針對仇恨唯一恰當且正確的回應。

有一個關於佛陀前世的故事,顯示了忍辱如何能夠臻至圓滿的境地。有一天,一個國王偕同王妃和廷臣

在森林漫步。當他發現,王妃們趁他在樹蔭下打盹之際,繼續在附近漫遊閑晃,並來到附近一塊空地,

圍坐在一個聖者腳邊的時候,國王怒火中燃燒。這個獨居的隱士是:“忍辱仙人”(Kshantivadin)。國

王聽說聖者是一個忍辱仙人,於是在盛怒中,挑戰聖者著名的忍辱工夫。國王首先斬下聖者的雙臂,然

後再斬下他的頭。然而對於這種突襲,聖者只對國王生起愛與慈悲,並祈願在來世成佛之後,國王及其

王妃將成為他的第一批弟子。



41、大禮拜和繞行可以清淨身的業障,聽瑞的人們啊,放棄所有世俗的身體勞動。



如果你從早到晚地工作、耕田、為自己建造豪宅或環遊世界,那麼你的努力或許會帶來金錢的回報,以

及其他短暫的滿足,卻不會為你帶來長久的安樂,也不會幫助你在追求證悟的道路上有所進展。

另一方面,如果你所有身體的活動結合佛法,那麼即使小如從事大禮拜或繞行寺院等舉動,都將具有深

奧的意義。佛陀曾說,只要懷著虔敬心做一個大禮拜,就足以使我們投生成為一個偉大的國王,而且投

生的次數將如我們從事大禮拜的身體之下--從地表到宇宙的黃金地基--的塵土數量那般繁多,甚至我們的

功德資糧將不會耗盡。



42、持頌咒語和皈依可以清淨語的業障,聽瑞的人們啊,放棄所有庸俗的對話。



俗諺說:“嘴巴是一隻惡作劇的箱子,是所有禍端之源。”在負面情緒的影響下,從人們口中說出的只

有饒舌、謊言、誹謗和嚴酷刺耳的話語。人們對於惡毒的閒話似乎永不饜足,而且不斷推測發生戰爭及

其他壞消息的可能性,這更激起了他們的負面情緒。

相反的,只要念誦一些起祈願文、一些咒字或三寶的名號“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Namo uddhaya,

Namo Dharmaya, Namo Sanghaya),就能挽救我們遠離巨大的痛苦,成就巨大的利益。任何人聽到諸佛的

名號,蓮師的名號或咒音,將能從三大恐懼中解脫:身為聲聞乘弟子的恐懼--害怕落入輪迴的下三道;

身為大乘弟子的恐懼--擔憂陷入自我本位的動機與發心;以及身為金剛乘弟子的恐懼--擔心執著於現象的

真實存在。

修持佛法的行者尤其不應該沉溺於漫無目的的饒舌。他們應該總是念誦祈願文,或大聲朗讀闡釋相對和

究竟實相的深奧經典。



43、強烈的虔誠心可以清淨心的串習,聽瑞的人們啊,禪觀你頂上的上師。



如果你的心持續執迷於財物,你只會讓自己投生成為飽受饑渴折磨的餓鬼。如果你執迷於家人和你所愛

的人,你只會增強在死亡時,所要承受的離別之苦。

然而,持續不斷的虔誠心,會帶給你長久的寧靜和滿足。即使只是憶念上師的名號,就足以完全轉化你

的見解。即使只是片刻觀想上師在你的頭頂之上,就能夠消除迷妄之障。如此的虔誠心是一個環,能使

上師的慈悲之鉤鉤住這個環,把你從輪迴的泥沼中拉出。

雖然證悟本來就存在於我們的心中,然而要使它顯現出來似乎相當困難。但如果你對上師生起強烈的虔

誠心,並把你的凡俗之心和上師的證悟自性融合為一,你將能夠獲致證悟。觀想慈愛的上師,真的是一

個比其他任何法門更深奧的心靈修持。



44、肌肉和骨骼雖然一起生成,但最後肯定要分離,聽瑞的人們啊,不要認為你將長生不死。



在最後,這個由肌肉和骨骼構成的身體,註定要被埋葬、被焚化、被丟棄於河流之中、被禿鷹分食,甚

或任其腐爛。為什麼要如此執著於身體?然而,如果你用這個身體來修持佛法,它將成為一個非常珍貴

的工具。在身體衰退崩解之前,你應該善用身體,盡可能地在修行的道路上向前邁進。切勿把身體的潛

能浪費在無用的事業之上,甚至更糟糕的是,浪費在積聚惡業之上。



45、獲取最殊勝的國土--不變之本然狀態,聽瑞的人們啊,在這片土地之上,沒有任何過渡或變遷。



你購買土地、清理整頓土地,在其上建造房屋和從事耕種,認為這麼做將替你帶來快樂和滿足,然而事

實並非如此。

真的值得去擁有的唯一一片土地,即是本然離戲(primordial simplicity)的堡壘,也就是萬事萬物究竟且

不變的本質。獨自禪修是攻佔這座堡壘的方法;在這條道路上,你將通過不同的次第,最後抵達“大圓

滿”的境界。一旦你攻佔了這座堡壘,你可以在今生、死後及來生安住於其中。但是你要準備就緒,以

千軍萬馬的勇氣才能達到這個目標。



46、享受最殊勝的財富--本然心性的寶藏,聽瑞的人們啊,這是永不耗竭的寶藏。



你或許可以用很大的努力和決心來積聚大量的金錢和財物,但你認為你能夠永遠保有這些財富嗎?然而

,有其他種類的財寶,是一旦被使用就會倍增的,例如智慧、慈悲、信心、慷慨佈施和精進。這些珍寶

大量存在於本然心性之中。不會受到任何輪迴過患的損害。



47、品嘗最殊勝的佳餚-禪定的細膩滋味,聽瑞的人們啊,它可以消除饑餓的痛苦。



你吃的食物或許美味可口或清淡無味,或少量或豐盛,但是到最後,它們全都會變成排泄物。密勒日巴

尊者及其他偉大的瑜珈士可以數個月不進食,並且不感到饑餓。他們知道如何用禪思和禪修來滋養自己

。用平靜和深刻的洞察力來滋養自己,你將能夠在今生或來世享受寧靜的滋味。你將遠離無明的饑荒,

並且自然而然地想要從事禪修。



48、飲用最殊勝的飲品-觀照的甘露,聽瑞的人們啊,它源源不絕,永不間斷。



不若一般的飲料,觀照的甘露隨時隨地都可以取得,而且能夠立時解渴。密勒日巴尊者說:“如果你要

飲水,那麼飲用觀照和覺察之茶。”

如果你想要逐漸克服你的缺點,發展正面的品質,那麼你必須時時覺察心的狀態,觀照行為的重要性,

以及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無論在行、住、坐、臥之時,時時刻刻保持全心的觀照是重要的。它將帶給

你力量,並有信心去面對死亡。當你在中陰階段遭遇駭人的幻象時,你將能夠立即憶念你的上師和三寶

;而這些念頭將使你離於恐懼。覺察心將幫助你通過死亡和投生的過程,並在因果業報法則的推動之下

,你將繼續在修行的道路上前進。

所有和行為和修持,都應該以“觀照”為指引。無論你做什麼,都應該以三個重點為圭臬:從事任何行

為之時,皆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發心;用圓滿的專注來從事一項行為,執著於做者、受者和所做的概念;

最後,把功德回向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證悟成佛。

在夜間,檢視你在白天的行為和念頭,懺悔你的過失和欠考慮的輕率行為,並加以補救,是好的做法。

告訴自己,你已遇見一位上師,領受了他的教導,你不應該做出如此的行徑。如果你做出正面的行為,

你要把功德回向眾生,並誓願在隔天從事更多的善行。



49、 仰賴最殊勝的友伴--本然明覺的智慧,聽瑞的人們啊,它絕對不會與你分離。



你遲早必須和你最摯愛的朋友分離。然而有一個朋友,將永遠不會離你而去,即使你沒有察覺到它的存

在。它即是佛性,是純然的明覺。你將透過聽聞心靈上師的法教,而開始發現它的存在。隨著你培養出

穩定的心靈寧靜,以及對實相的深刻洞見,你和這個友人之間的情誼也加深了。最後你將發現,它總是

在你的身側,也將長伴你左右。這是你所能夠培養的最真實的友誼。



50、尋求最殊勝的子嗣-孺童般純然的明覺(pure awareness),聽瑞的人們啊,這樣的子嗣沒有出生,也

沒有死亡。



當一個孩子在一個家庭中出生的時候,父母欣喜若狂。他們家的人丁興旺了,香火延續了。當他們年老

時,將會有一個人照料他們及他們的財產。然而,父母對子女所生起的強烈執著,最後為他們所帶來的

痛苦折磨往往多過喜樂。尤其如果發生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情況,父母將很難不陷入絕望之中。

尤有甚者,許多父母可能為了獲得財物而造作了許多惡業。他們也將鼓勵孩子做同樣的事情。事實上,

從因果業報的角度來看,他們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傷害了彼此。父母鼓勵孩子去享用不義之財,而孩子照

做,便延續了惡業;這也使得父母嘗受苦果。

去尋求最殊勝、本俱的孩子--純然的明覺--來做你的子嗣,不是更好嗎?受到迷妄的蒙蔽,你已看不見這

個孩子。但如果你擁有再度尋回這個孩子的明性(lucidity),那麼他將長伴你左右,即使連死亡也無法

把他從你身邊帶走。這個孩子將帶領你走向結合了純然明覺和空性的心性城堡。



51、在空性的狀態中,揮舞純然明覺之矛,聽瑞的人們啊,這種見地是不受一切所困的。



你的見地應該如同天空般崇高浩瀚。純然明覺一旦在心的空性中顯現,就不會再被負面的煩惱遮蔽;負

面的煩惱反而會成為純然明覺的莊嚴寶飾。對見地的了悟是一種不變的狀態,沒有所謂的生起、停駐或

止滅;在這種狀態之中,純然明覺觀察起心動念,如同一個平靜的老人觀看嬉戲的孩童。迷妄的念頭不

再能夠影響純然的明覺,如同一把劍無法穿刺天空。

佩達布(Lady Peldarbum)對密勒日巴尊者說:『當我觀修海洋的時候,我的心非常自在。

當我觀修波浪的時候,我的心紛擾不安。請教導我觀修波浪!』

偉大的瑜珈士密勒日巴回答:『波浪是海洋的活動,讓波浪在海洋的浩瀚中自行平靜下來。』

念頭是純然明覺的戲耍。念頭在純然明覺中生起,然後又消融於純然明覺之中。去認清純然明覺是念頭

的來處,即是去認清你的念頭從來沒有所謂的生起、停駐或止滅。到了那個時候,念頭就無法再擾動你

的心。

當你去追逐念頭的時候,你就像一隻追逐一根木棒的狗;每當木棒被丟出去,你就追著跑。但是相反的

,如果你檢視念頭的來處,你將會瞭解,每一個念頭都在明覺的虛空中生起消融,沒有引動其他的念頭

。你要像一頭獅子--不去追逐木棒,而是轉身面對那個丟擲木棒的人。你只能對著一頭獅子丟擲一次木

棒。

為了攻下心性這座非造作的城堡,你必須追本溯源,認清念頭的來處。否則,一個念頭會生起第二個念

頭,然後生起第三個念頭等等。很快的,你將被緬懷過去和計畫未來所困,而當下的純然明覺就完全被

遮蔽。

有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個修行者,在戶外用供奉在佛堂上的米粒餵養鴿子的時候,突然想起在他虔誠投入

佛法之前,曾經擁有無數的敵人。這個念頭在他心中生起:“現在我的門前有如此多的鴿子;如果我當

時擁有那麼多的士兵,我就能夠輕而易舉地殲滅敵人。”他深深陷入了這個想法之中,使他無法再控制

敵意。他離開隱居的處所,募集了一群傭兵,前去征討先前的敵人。他從此所造作的惡業,全都起始於

一個單純的妄念。

如果你認清念頭的空性,而不去鞏固強化你的念頭,那麼每一個念頭的生起落下,都將使你對空性有更

明晰、更深刻的了悟。



52、在沒有念頭的狀態下,毫不散漫地捨棄觀者,聽瑞的人們啊,這樣的禪修是離於昏沉或掉舉的。



當你的心安住在純然明覺之中,不思及過去或未來,沒有被外境吸引或被心之造作佔據的時候,你的心

將安住在本然離戲的狀態之中。在那樣的狀態中,你不需要刻意地加強戒備來制伏你的念頭。如一句話

所說的:“成佛是心的本然離戲。”

一旦你覺知了這種離戲,讓你的心毫不費力地處於當下,便能夠保持這種覺知。然後你將體驗到一種內

在的自由;在這種自由之中,你不需要去阻擋念頭的生起,或擔憂害怕念頭將破壞你的禪修。



53、在自然自生的狀態下,訓練自己離於任何執著,聽瑞的人們啊,沒有什麼是要捨棄或執取的。



保有那種離戲的狀態。當你遭遇到快樂、成功及其他順緣時,把它們視為夢幻。不要執著於它們。當你

面臨了疾病、誹謗或其他身心的艱苦試煉時,不要讓自己灰心喪志。你應該祈願,希望藉由你所承受的

痛苦,來盡除一切眾生的痛苦,進而再度燃起你的悲心。不論你遭遇什麼樣的情境,不要洋洋得意,也

不要心灰意冷,要自由自在地安住在沉著寧靜之中。



54、不可分割的四身,皆圓滿成就於你的心中,聽瑞的人們啊,這樣的成果是超越所有的希望和疑慮

的。



成佛似乎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但事實上,心的本質--空性,即是“法身”。心的自然顯現--明晰,即

是“報身”。從心所散發出來的遍在慈悲,即是“化身”。這三身的合一,即是“自性身”這佛之四身

或四個面向一直存在於你的心中。只因為你不知道它們就在那裏,所以你認為它們是遙不可及的外在事

物。

“我的禪修做得正確嗎?”你不安地納悶,“我究竟要到什麼時候才會有一些進步?我絕對無法證得等

同於我的上師的果位。”你被希望和恐懼折磨,你的心從來無法獲得平靜。

隨著你的情緒起伏,你在某一天密集地修行,隔天則什麼也不做。當你獲得心靈的平靜而產生愉悅的覺

受時,你執著於這樣的覺受。但是當你無法減緩如洪水般的念頭時,你則想要放棄禪修。這不是從事禪

修的方法。

無論你發現自己處於什麼樣的心理狀態,你都要日復一日、持之以恆地修行,觀察念頭的活動,並追隨

念頭回到它們的來處。你不能期望從一開始,就能夠日日夜夜保持專注。

當你開始觀修心的本質的時候,每座的修持時間最好短暫且次數頻繁。如果你堅持不懈地修行,你將日

益認清並了悟心的本質,而這樣的了悟也將變得愈來愈穩固堅定。到了那個時候,念頭將失去擾亂你和

奴役你的力量。



55、輪迴與涅槃的根源都存在於你的心中,聽瑞的人們啊,心是離於任何真實存在的。



是我們自己的心,帶領我們陷入輪迴之中。我們無視於心的真實本質,反而把焦點放在念頭之上;事實

上,這些念頭純粹是心之本質的化現。我們執著於念頭,結果使純然明覺“凍結”起來,轉變成為“自

我”和“他人”、“可愛的”和“可惡的”等堅實的概念。這即是我們創造輪迴的方式。

如果我們能夠遵循上師的教導,來融化這些執著之冰,那麼純然明覺就會重新回復到本然的流動狀態。

換句話說,如果你從樹根砍斷一棵樹,那麼樹幹、樹枝和樹葉會一起倒下。同樣的,如果你從念頭的根

源來斬斷念頭,那麼所有輪迴的迷妄都將瓦解消融。

我們體驗到的每一件事物--所有輪迴與涅槃的現象--都像彩虹一般生動明晰地顯現,然而它們也如彩虹一

般,不具有任何真實的存在。一旦你認清現象的本質--既明晰又虛空--你的心將遠離迷妄的專橫。

了悟心的究竟本質,即是證悟成佛;無法了悟心的究竟本質,即會陷入無明。不論是哪一種情況,它都

是你的心。你的心既可以讓你獲得解脫,也可以讓你深陷輪迴。

然而,這不表示心是一個可以被操作的實體,如同一塊陶土可以被陶工捏塑成任何形狀。當上師教導弟

子心的本質時,他指的不是一個實體。當弟子尋找並發現心的本質時,他不是在執取一個可以被執取的

實體。了悟心的本質,即是了悟心的空性。就是如此。這種了悟是一種直接的覺受,無法形諸於文字。

如果你期待這樣的了悟帶來神通、神力及其他超凡的體驗,那麼你就是在自欺欺人。你只要把全副心力

投注在了悟心的空性之上!



56、貪愛和嗔恨會顯現,但它們應該如同鳥飛過一般不留痕跡,聽瑞的人們啊,禪修的時候,不要執著

於任何覺受。



一般來說,我們執著於家人、財產和地位,憎恨任何傷害或威脅我們的人。試著轉移你的注意力,不要

把焦點放在諸如此類的外境之上,並檢視那個把外境認定為可愛或可恨的心。你的貪愛和嗔恨是否具有

任何形狀、顏色、實體或位置?如果它們沒有形狀、顏色、實體或位置,你為什麼會如此輕易地被這種

情緒的力量所擊敗?

之所以會如此,乃是因為你不知道如何釋放這些情緒。如果你讓念頭或感覺自行生起或消融,它們會穿

過你的心,如同一隻鳥飛過天際,不留下任何痕跡。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貪執和嗔恨,也適用於禪修時

生起的覺受--大樂、明晰和無念。這些覺受是精進修持的結果,是心本俱創造力的展現。這些覺受如同

陽光照在雨幕上所形成的彩虹一般顯現。而執著於這些覺受,將如同追逐一道彩虹,希望能夠把彩虹穿

在身上一般徒勞無益。只要讓你的念頭和覺受自由來去,不要執著於它們。



57、未來的究竟身(unborn absolute body)如同太陽的核心,聽瑞的人們啊,它的光耀明性是沒有盈虧

的。



法身,究竟的面向,萬事萬物的究竟本質,即是空性。然而,它不是空無一物。它具有認知和光耀的明

性,了知所有的現象,並且是自然而然地顯現。法身不是因緣聚合所生成的事物;它是心本然呈現的本

質。

了悟心的本質,如同智慧之陽生起,穿透無明之暗夜。黑暗在一?那之間消散,陰影無所遁形。法身的

明性不會像月亮有所盈虧;它如同太陽中心不變的光輝。



58、念頭像闖入一座空宅的小偷般來去,聽瑞的人們啊,沒有所謂的得失。



我們相信有個稱為“我”的實體,以及這個實體所產生的念頭全都是真實的,並按照這些念頭和情緒來

行事,造作了善的或惡的業果。事實上,念頭如同闖入一座空宅的小偷,小偷一無所獲,屋主也一無所

失。了悟念頭從來都不真實地存在,因此也就沒有停留,沒有結束,就足以使念頭無害。當念頭生起時

,如此釋放念頭,就不會造成影響,也不會帶來業果。如此,我們將不會對負面的念頭有所畏懼,也不

會對正面的念頭有所希冀。



59、感官知覺如同在水上作畫,不會留下痕跡,聽瑞的人們啊,不要沉溺於迷妄的外相。



我們執著於舒適和歡悅,為身心承受的痛苦感到煩惱不安,乃人之常情。這些天性促使我們去尋求、保

有和努力擴增賦予我們歡悅的事物--舒適的衣物、美味的佳餚、宜人的處所,以及感官的愉悅--同時去避

免或摧毀我們認為是討厭或痛苦的事物。

這些感官覺知時時刻刻都在改變,不具有任何真實的本質。它們仰賴身體與心靈的短暫連結,因此執著

於感官覺知是毫無用處的。不要被你的認知牽著鼻子走,落入它們的圈套,而是要讓它們一形成就消融

,如同用手指在水面上寫字,字跡隨著你的筆劃消失。



60、執著和憎恨的念頭如同天上的彩虹,聽瑞的人們啊,它們沒有什麼是可以被執取或捕捉的。



人們可以相當程度地被自己的貪愛或嗔恨支配,甚至願意失去生命來滿足貪愛或嗔恨,戰爭就是說明這

個情況的悲慘例子。貪愛或嗔恨的念頭和情緒,或許看起來非常堅實且具有說服力,但如果你仔細檢視

它們,你將發現它們像彩虹一樣不具實體。終其一生地去滿足這種衝動的念頭,去渴求權勢、歡樂和財

富,就像一個想要抓住彩虹的孩子一般天真。

在修行的時候,每當你的心中生起強烈的貪愛,或爆發嗔恨的烈焰,你要仔細地檢視念頭,認清它們的

根本空性。如果你能夠任其消融,念頭和感覺將自行消融。當你能夠用相同的方法來對治隨後生起的念

頭,念頭將無法控制你。



接下頁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