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忠告論要義簡疏

全知無垢光尊者造頌
索達吉堪布 著釋

  釋題名:此論是全知法王無垢光尊者對當時及後來的修行人所作的忠言教誡。因論中共有三十條忠言,故而得名。所謂“忠告”,是發自內心的誠懇勸告之言,此處是指尊者針對諸已為上師攝受的修行人容易誤犯的無義行,而說的深密教言或忠諫。“論”者,即具足造論功德者所作的、闡釋經續密義並具有改造眾生的邪見邪行、救護諸有情出離輪回怖畏的典籍。

  作者:全知無垢光尊者(西元1308——1363年),是雪域諸派共同尊奉的三大文殊化身之一,是寧瑪派中具無比貢獻與加持的祖師,是集大班智達、大瑜伽士、大成就者之功德於一身的大聖者。尊者一生廣學博聞顯密經續,于顯宗、密宗廣有述注,凡諸修學者若能至心祈禱尊者,則無論于聞思修法、傳法灌頂攝受弟子等,皆可得到無上的加持。寧瑪派中很多傳承上師的成就皆是源於尊者的加持,故諸後學者應勵力聞思尊者的著作,恒常頂戴祈求尊者的加持。

  法界遍空智願大雲中,善降大悲之光甘露水,
  令熟所化因中三身芽,敬禮勝寶救主上師足。

  此為作者頂禮自己的根本上師。無垢光尊者的根本上師是持明者革馬RA劄。尊者於此贊言自己的根本上師已證得了與法界無二的自然本智,因而在法界虛空中遍佈了如所有智、盡所有智及度盡一切有情的殊勝大願之雲。並恒時從密佈的智願濃雲中,普遍善巧地降灑大悲日光、智慧法乳甘露雨水,由此勝緣,令所化有情之田中,成熟法報化三身的殊勝禾稼。在如是殊勝的三寶總集上師之蓮足前,自己以清淨的身口意三門恭敬作禮。以清淨信心隨念上師三寶的功德,恭敬作禮祈求加持,是修行人恒時應行的,也是自己的修法成就、度生事業等一切成就之根本,三世諸佛也皆是依上師而得成就。故於造論之端,憶念上師功德、頂禮祈求加持,已成為藏傳佛教中諸論師的通則,也有十分必要。

  雖由願力傳承師攝受,自不精進無義耗此生,
  思惟聖行自懊他亦然,勸心生厭說此卅忠告。

  此明示造論緣起、為誰而造及本論立宗等。尊者雲自己雖由宿世福德善願,已具足閒暇圓滿,為眾多傳承上師所慈悲攝受,得到了聞思修習佛法、受灌頂等機會,然而因自己身心散亂放逸,未發起精進,故沒有把握善緣,踏上解脫勝道,而虛枉地浪費了暇滿人身。現在想起諸聖者大德們為自他解脫而精進苦行的勝行不由生起懊惱改悔心,而看周圍的其他修行人,也不乏如是虛耗時日令自心悔惱者。因此,為了自他這類為散亂放逸所縛的修行人,說此三十條忠告,勸勉從內心對眾多散亂瑣事生起厭離,若能依言而行定能一心趨入正道發起精進。無有精進、虛耗此生、懊悔等,皆是尊者的自謙之詞。無垢光尊者是乘願再來的菩薩,本身已遠離了一切過失,只是為了勸勉當時的弟子及後學者,故以大悲湣而宣此肺腑忠言。有心者誠應諦聽,依教奉行!

  噫呀!
  種種方便攝受眾眷屬,雖具順緣主持寺廟等,
  糾紛之源自心貪執因,獨自安住即是吾忠告。

  “噫呀”是悲歎之語,尊者以無礙智親見末法之時眾多修行人,在自心尚未調伏之時,雖具有眾多方便攝受很多眷屬,或具足順緣主持寺廟、法會等,這些形象的事業雖然吸引人,然而對自心不調者來說,這些都是產生糾紛諍鬥之源,及令自心生起非理貪執惡念之因。內心不斷除自我貪執煩惱,行管理寺院、攝受弟子等事業,則對自他很難有利益,甚至會對自他雙方都有損害,故在初學階段,佛陀也不開許行利他為主的事業。在未成就前,修行者應持守強烈的利他菩提心願,獨自安住於寂靜之處,精勤修習正法調伏自心,此乃尊者對末法行人的第一忠告!

  誦經祈福以及降魔等,雖自功德傳揚人群中,
  為貪食財自心為魔使,調伏自心即是吾忠告。

  若未調伏自心獲得一定的證悟功德,而僅依形象誦持儀軌,作祈福降魔超度等佛事,雖然能使自己名聲廣揚,然而對自身卻毫無利益。自心未斷貪執煩惱,無有真實的利他之心,在行持這些事業時,自己會對施主的供養財物等生起貪染,如是為貪嗔煩惱魔所轉不可能使自己獲得利益。阿底峽尊者曾說過:“自利斷盡之時可行饒益他眾,獲得見道後方可超度亡靈。”而密宗中的降伏事業,更需要施法者具備降伏自心貪嗔煩惱魔的功德,否則自心無有大悲湣,為嗔魔所轉,與諸外道行誅伏事相同。末法之時,忘失本份而陷入經懺等形象法事之中的修行人,日漸增盛,諸人當反省:若自己在行持彼等事業時,一心貪執財食,則定為魔使,所行皆為非法,以此定當墮入惡道!故五濁惡世中,諸凡夫修行,首當調伏自心,斷盡私欲,此乃尊者之衷心勸告,也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善知識的忠告。

  由從貧眾收取高賦稅,雖塑佛像發放佈施等,
  他人依善積惡之因故,自心修善即是吾忠告。

  塑造佛像、發放佈施等,雖然是善法,然而對修學佛法者而言,在行持這類善法時,必須注意護持他人的信心,不能以非法手段斂聚資財損害有情。特別是身處高位的權貴,若以強制手段,從貧苦大眾收取高額賦稅,用以建塔寺、塑佛像、佈施等這類形象上的善法無疑是不如法的,而且往往會使他人生起反感,甚而誹謗、嗔恨,自他都會因此造下惡業。所以作為一名修行人,與其以身行持這類依善積惡之因的形象善業,不如時時修觀自心一心向善,生起大悲菩提心趨入清淨法性,如是方可于人於己皆有大利益。以前藏地寺院在修塔像時,往往會向附近村莊的徵收錢財,這使許多貧苦人家煩惱不堪。直至如今,類似事件仍在漢藏各地時有發生,有許多人以種種方法從並不富裕的信眾手中取得大量資財,用以塑像建廟等形象上的善法,而將真正的講聞正法,修治自心拋到一邊。諸有智者,當謹察此等時弊,恒依尊者的忠告而守持正法之根!

  為自得高於他傳講法,以及方便護持賢卑眷,
  心生實執我慢之因故,息滅妄念即是吾忠告!

  攝受眷屬、傳講佛法,這是大乘修行人無可厚非的事業,然而在行持彼等事業時,修行人必須要具備清淨的發心,以毫無私欲的清淨大悲菩提心去利益他人。若不能如此而是為了使自己得到名聞利養地位,到處講經說法,也不觀察聽法者的根機賢劣,用種種不太如法的方便方法,全部攝受護持為自眷屬,這種做法實質是使自己生起實執我慢煩惱之因,對自身的修行毫無利益,對眷屬也很難有真正的利益。作為修行人,無論修何善法,皆應謹察自心,雖然凡夫人難免有追求世間八法的念頭,然欲要做真正的修行人,定當依教時時以正知正念之武器,不斷減少直至滅除這些染汙心念。否則,無論擁有多少眷屬,傳講多少經論,自心不清淨則難有分毫功德而言!

  營商放利以及欺詐等,雖依邪命所積百財物,
  求名行善世間八法因,修離耽著即是吾忠告。

  修行人應在寂靜寺院中,遠離五種邪命而清淨自活。營商、放利以及欺詐等屬於邪命,依此所獲之財物,雖然用來供養福田,從表面看也像是善法,但因其財物不清淨,無有絲毫功德可言。若為了希求名聞而行持這類相似善法,仍然屬於世間八法之因,最多也是獲得有漏人天之樂。所以為了獲得解脫,應該修持出離心,遠離一切對世間法的耽著,這也是我的忠心教言。

  雖思公平作證斷訟等,調解爭端乃是利他眾,
  依彼生起欲望之因故,無有希憂即是吾忠告。

  藏族全民信仰佛教,出家人的威望地位較高,所以很多地方官所無法解決處理之爭端官司,經常會依靠寺院中的活佛僧人進行調解和決斷。一旦活佛進行決斷後,雙方都會接受,因為藏人家中祈福消災以及超度等佛事全靠僧人辦理。然而作為修行人,雖然最初考慮自己做為中間公證者決斷訟事,調解雙方的爭端是為了對他人利益,但往往會依此陷入五毒煩惱之中,生起種種非理的欲念,依此減少自己聞思修的功德,相對於解脫方面毫無意義。所以應該無有任何希望和憂慮為決斷諍訟能否獲得酬勞等,即是我忠心的教言。

  雖具受用眷屬名福德,悅耳之語遍於贍部洲,
  然自臨死之際無毫益,精進修持即是吾忠告。

  真正的高僧大德,因已經獲得生死自在,不會被輪回所轉,雖具有眾多眷屬與廣大富饒的受用,其美名傳遍於世界,對其也無有任何損害,而對眾生會有廣大的利益。但尚未獲得此境界的普通出家人,不應該重視外表形象的事業,雖然由於前世之福德因緣,自己也許會具足種種受用,攝受成千上萬的眷屬,對自己讚歎的悅耳之言也遍于整個南贍部洲,但因為已沒有內證功德對自他都無意義;尤其臨死之時,一切眷屬受用以及財物都對己無有絲毫利益,反而會增加自己因貪執而生起的痛苦。所以為了解脫生死劇苦,應該遠離這些形象,精進修持妙法是我的忠告。

  司庫侍者以及家主等,雖是寺院家中骨幹者,
  二取分別生起掛慮因,遠離散亂即是吾忠告。

  真正的高僧大德在弘法利生的過程中,專門為他管理財務的司庫,服侍起居飲食的侍者,以及處理事物的主者等都需要具足,以此可以更增盛利生事業。但如果是無有任何修證功德之假相高僧大德,自己也毫無修證,而捨棄修心為其做事,不僅無有意義,只會增加惡業而已。雖然他們在龐大的寺院或家中屬於骨幹成份,可以說一呼百應,但真實修行人不應該去為這些瑣事忙碌。因為這些會使自心經常處於散亂,常常掛慮執著,增加二取分別惡習,所以實修者應如作者本人,無需任何名位,遠離一切散亂,這即是我的衷心教言。

  佛像供物經論爐灶等,雖攜所需行於寂靜山,
  暫具用品爭紛痛苦因,依無所需即是吾忠告。

  佛像、供物以及眾多經書論典,雖然不是有漏財產,對我們修法有益。但如果去寂靜山林中安住修法時,仍然攜帶諸多佛像經論及爐灶等一大堆生活用具,也會很累贅,而且這些財物用品會成為引起爭奪與糾紛痛苦的因。所以真要住山修行者,應該將上師竅訣牢記心間,如同彌勒日巴尊者、無垢光尊者一樣無有任何所需,獨居靜處,就連小偷去找也得不到任何可偷的資財,這樣便可以毫無牽掛爭鬥精進修持,這也是我的忠心教言。

  濁世中於野蠻之眷眾,為其面責等雖是善意,
  依彼生起煩惱之因故,言談平和即是吾忠告。

  善知識直接指責弟子的缺點過失,對弟子可說是最甚深的竅訣。但五濁煩惱深重之時,眾生根性頑劣,非常野蠻,做事大都是任意而行,違背世出世間之規。雖然善知識以大悲心攝受他們,對於他們的過失以善意當面進行指責,但對於這些剛強野蠻的眷屬卻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有些眷眾對上師生起忿恨之心,以此會使善知識自己也生起煩惱,所以我奉勸善知識儘量不說弟眾之過失,言談語氣平和是我忠心的教言。

  雖無私欲誠心利他語,以憫揭發他人之過失,
  雖思正意彼心結石因,言談悅耳即是吾忠告。

  此頌與上頌意大致相同。在煩惱深重之濁時,雖然自己毫無私欲,只是誠心誠意以利他之語言,以悲憫心揭露他之過失;雖然發心純正,但聽者內心卻會為此煩惱,對你心生厭煩,如同心中有一塊結石一樣,一直難以消除。所以與他人交往時,言談悅耳即是我忠心的教言。

  護持自宗破除他宗者,雖思辯論清除教法塵,
  依彼生起煩惱之因故,沉默禁語即是吾忠告。

  修學佛法者一定謹慎,在弘揚自己所學之宗派時,對於其他宗派之觀點不要進行破除。雖然認為此種辯論是為了清除教法中一些邪見微塵,使佛法正知正見可以樹立,但這往往會使自己生起煩惱,造眾多罪業。尤其是聞思過因明中觀教理者,沒有很大必要不應隨意破斥他宗。我們凡夫智慧低劣,聞思修都未獲究竟,自己所認為的正確觀點不一定完全正確,與他人進行辯論對於自他諸眾有利有弊也很難說。以前如麥彭仁波切等高僧大德與他宗辯論時,通過本尊開許對眾生有利才進行辯論。我們可以讚歎自宗殊勝,但不應該對他宗高僧大德譭謗,妄說他宗無有解脫道,在刹那之間便會造下深重惡業。不但對佛教中其他派不應進行辯駁,對外道宗派也不應隨意誹謗,否則會觸犯密乘戒。依靠辯論往往是使自己對自宗貪執,對他宗生起嗔恨等煩惱之因,所以不具備很高智慧與方便者,禁語不談論是非即是我忠心的教言。

  偏私護持師傳宗派等,彼等縱使以為是承侍,
  贊自謗他貪嗔之因故,一切放棄即是吾忠告。

  由於內心懷有偏私,沒有站在公正的角度,而是一味地維護自己上師所傳之宗派觀點,將暫時方便不了義之說法也認為是究竟了義觀點,上師這一系傳承為最清淨,而其他教派傳承沒有如此清淨等等,這是很不應理的。我們應該依法不依人,通過聖教與理證抉擇自他宗之觀點,將了義觀點安立為究竟見,暫時方便之說法應知對應其相對之根基,猶如醍醐,實為高僧大德無偽大悲之示現。如果認為這種維護自宗對他宗誹謗是對上師教派之如理承侍,但贊自謗他為引發貪嗔煩惱之因,與解脫道之意趣相違,所以應放棄一切不如法行為,這是我忠心的教言。

  廣聞觀察諸法之類別,了知他過雖思即智慧,
  依彼自己造惡之因故,觀修淨現即是吾忠告。

  廣聞如海三藏經論,經常觀察諸多法門類別,如果未將此智慧內觀,卻用來觀察上師或道友,了知其他道友有過失,上師一些行為似乎也不如法,有些高僧大德論典中觀點不太應理等等。雖然自己覺得智慧很深,但從修行角度方面卻是無利有害,墮入了邪慧之中,依靠這種邪慧只是使自己多造惡業。修行不好者,常常尋求他人過失,認為他人所做一切都不如法。而修行比較好的人,從不觀察他人過失,見到一切都觀為諸佛菩薩的清淨顯現,整個器世間也是清淨刹土,如是而行方與解脫道相應。所以我忠心勸告:一切修行者,應將一切都觀為清淨的顯現。

  惡說皆空誹謗諸因果,雖思無作乃為究竟法,
  若舍二資斷絕修行緣,當修雙運即是吾忠告。

  有部分愚昧淺學者,只聽聞過一些空性名相,自己並未證悟法界本性,而妄說一切諸法皆是空性,做頂禮、供燈與佈施等善業也無功德,殺生、偷盜等惡業也無任何過失,因為一切都是空性,如是誹謗世俗因果。雖然自己思維無作是最究竟的法,但自己未證此境界之前,則不能如此妄言諸法皆空。雖然一切諸相皆是虛妄,一切即是離戲,大圓滿中講一切不執著,大手印認為一切執著皆有過患,法界實相中無作乃為究竟,但在世俗眾生前,因為二取分別尚未融入法界,所以世俗因果仍會無欺顯現,故不應捨棄福德資糧,世俗中的善業還需繼續行持。如果捨棄福德與智慧資糧,則會斷絕自己修行的緣分,所以應當修持智慧與方便雙運,即有時修持空性,有時觀修大悲心,積累福德資糧,此為我忠心的教言。(無作:無有任何勤作與相狀執著。)

  為三灌義修降明點等,雖思他身即道之助進,
  有漏道欺眾多大修者,當修解道即是吾忠告。

  密乘建立在顯宗的基礎上,不僅具備了顯宗中的高深見解,而且還有很多不共殊勝方便法,加上門法與下門法等很多修法,解脫道與方便道等殊勝道。對於利根者,依靠她身方便修持雙運,能增上證境迅速成就。但對於鈍根者,自身圓滿此第尚未修持圓滿,不能依靠她身方便,否則會墮入地獄。進入密乘需先獲得灌頂,得到第三灌頂之後,即可以修持雙運。但修此雙運之前,自己必須獲得解脫道中任意降持逆融明點的能力,如果自己未獲此境界,而娶一個凡夫女子修持雙運,不可能獲得密乘證悟。如果為了獲得第三灌頂之意修持明點,而自己還沒有真實證悟空性,雖然思維她身為助道之緣,但此仍為有漏之道,此有漏道曾欺騙過諸多大修行者,使他們墮入惡趣,所以應當修持比較穩妥之解脫道,這是我忠心的教言。

  雖無緣分眾前施灌頂,加持品等散發於眾人,
  詆毀之根失毀密戒因,敦肅直行即是吾忠告。

  末法時代的有些人妄稱自己為金剛上師,自己不具備密法傳承,卻任意為他人灌頂。有些雖然具有傳承可以灌頂,但密乘中對上師與弟子法相要求嚴格,蓮華生大師曾說:“不察上師如飲毒,不察弟子如跳崖。”不對弟子根機進行觀察,不知此弟子與法有無緣分,在無有緣分之弟子前也施予灌頂,並且將灌頂中加持品隨意在眾人之前散發,這無疑是失毀密乘戒的非法行。如今能恭敬上師,守護密乘戒律之弟子非常稀少,所以隨意為無緣弟子灌頂傳密法極容易成為被詆毀的根緣,因此而失毀密乘三昧耶戒律,故應敦肅直行,這是我的忠心教言。

  眾人之中露體奔跑等,狂妄諸行雖思即禁行,
  世間俗人不起信心因,當依謹慎即是吾忠告。

  密法之中有一些不共同的禁行,特別是無上密法中,如修持區分有寂時,為了表示赤裸覺性,有時要進行裸體奔跑等六道眾生的各種行為。這樣對瑜伽士修法有很大的幫助,但這些行為必須在無人深山靜林中行持,應極為保密,否則不易獲得成就。如果你在眾人之中露體奔跑,還自認為是行持密宗禁行,實則屬於狂妄行為,世間俗人會對你不起信心,認為你是精神病而進行詆毀,如果為了名聲而如此行持,則為墮落惡趣之因。我們應該內修大圓滿深法,外依小乘別解脫戒小心謹慎地行持,這是忠心的教言。

  此處為自欲得殊勝位,雖求淨行博學及賢善,
  是從高頂墮於低處因,行無鬆緊即是吾忠告。

  有些人在某處為了獲得殊勝的高位,表面上修法很精進,守持清淨的戒律,使人認為自己行為清淨學識淵博、心地善良,但此為狡詐行為。雖然可以蒙蔽眾人,一時得到一些名聲地位,但紙包不住火,因為自己沒有真才實學,本性並非賢善,最終自己假相會被識破,從高高的頂層而墮落低處。如《薩迦格言》亦雲:“劣者有時變善良,此為即是偽裝相,玻璃塗上珠寶色,遇見水即露本相。”所以修行人不應急於求成,使自己心行不松不緊是我忠心的教言。

  村落寺院以及深山等,雖住何處不應交親友,
  於誰相處不怨亦不親,穩重自主即是吾忠告。

  修行者不論住在村落當中、寺院裏或深山寂靜等地方,都不應交接親友。不論與何人交往都不應過分親密,太親密則易生起貪染之心等煩惱而障礙修法。我們與人相處關係要融洽,在凡夫比較執著的財產方面一定要分清楚,不能錯亂混雜使用,否則容易引起糾紛而產生煩惱。對一些有困難者應給予幫助,一旦他自己可以自立時則應分開。與誰人相觸都既不怨亦不親,穩重自主,而不應如同牆頭上的草隨風倒,這即是我忠心的教言。

  雖受具信男女供飲食,恭敬侍奉自亦詐現向,
  為護他心自受束縛因,當行平等即是吾忠告。

  雖然受到一些善男信女之衣食供養,與對自己的恭敬侍奉,此時自己也在形象上刻意偽裝,顯現賢妙威儀,雖然這是為了護持施主信心,但同時名聞利養之分別念將自己已牢牢束縛。仲敦巴格西曾說:心舍現世為修行,若心未舍現世則發心不清淨。昔日奔恭甲格西有一次因為一位大施主要來,所以刻意將佛堂打掃清潔,正在打掃時,內心意識到自己心中貪著現世名利,發心不清淨,於是呵斥自己,順手將一把香灰撒在佛堂上。帕單巴尊者聽後稱讚說:在全西藏的供品中,奔恭甲的一把香灰最殊勝。作為修行人不應隨世間八法而轉,平等而行即是我忠心的教言。

  工巧曆算藥等無量書,雖是方便緣起佛果因,
  然此種種散亂靜慮因,放棄所知即是吾忠告。

  工巧、曆算、醫藥以及政治等世間學問的書籍無量無邊,雖然從廣的意義方面也是一種方便緣起,是得到佛果的因。彌勒菩薩的《現觀莊嚴論》中,以及麥彭仁波切的《智者入門》中也說過:大菩薩需要精通五明,獲得佛果也需精通工巧等明。但從一個初業修行人的角度看,這些是不必要的,因為臨死之時除正法外對己無益。這一切對我們修習禪定都是障礙,皆為散亂靜慮之因,所以應該放下一切所知,觀修大圓滿心性是我忠心的教言。末法時代要真正精通大圓滿,需要精通聞思,但不能只沉緬於理論中,應該多加實修。眾生分別念非常多,為了對治各種根機眾生的分別念,所以應該對各法門均有所瞭解,根據自己的智慧抉擇哪一法門對治自己分別念較有力,便為主學修此法門。

  住家之時致力嚴飾屋,寂靜山間尋求圓滿福,
  瑣事令自人生虛耗因,斷盡諸事即是吾忠告。

  出家人已離紅塵俗家,若安住在寺廟蘭若中,仍然如同俗人專心致志於裝飾自己的房屋,以各種裝飾材料嚴飾,使住房如同宮殿一般,這無有任何意義。在寂靜山林中修行時希望生活條件優越,能獲得世間的圓滿安樂,為了這些生活瑣事會虛耗自己寶貴的人生,失去修行之機緣。《蓮苑歌舞》中說過:到寂靜處不是為求安樂,為求安樂則意樂不清淨。所以斷除一切與修法無關之生活瑣事,專心聞思修持妙法是我忠心的教言。

  雖以精進博學淨行等,某種功德縱然已超越,
  貪執何法自心受縛故,不墮邊執即是吾忠告。

  雖然有些人通過精進,博學經論獲得了智慧,具有清淨的戒行,某種功德已經超越了常人,比如因明學得很好,在世間推理等智慧已超過眾人,但自己若因為功德超勝而生起貪執,則自心會受到束縛。比如清淨戒律者,認為在眾人當中我的戒律持守最清淨,這種執著會障礙自己的解脫。法王如意寶在尼泊爾時所寫的《金剛橛讚頌》中曾說:不論你是鐵的還是金的鎖鏈,都會瑣住人;同樣,好的執著與壞的執著都是究竟解脫的障礙,會使自心受到束縛。所以,不論你有無量的學問,還是無有絲毫功德,都不應該去執著。修行人不應該墮入邊執,這是我忠心的教言。

  種種伏勝令受雷雹等,雖思能調難度之事業,
  焚燒他續自入惡趣因,當居卑處即是吾忠告。

  修學密法者大都知道伏勝法,在伏藏品中有很多種伏勝儀軌,如對怨恨的敵人,將其一小塊衣服或指甲埋藏於地下,則此人則會出現很多不吉祥。還有通過打雷而使他人喪命,以及降冰雹摧毀莊稼等。如果隨意使用種種伏勝法,認為是行持密宗調伏難以度化者之殊勝事業,但不了知必須具有無偽大悲心,且不能將被降伏者攝受為內道弟子或使其往生淨土。自己不具此能力,而行持降伏法,便會因此而焚燒他眾相續,使自己墮入惡趣。所以我們應時時居於卑位,如南傳比丘之威儀,不假裝高僧大德行為,這是我忠心的教言。

  典籍教言以及記錄等,雖聚種種所需深義書,
  若無修持臨死書無利,當觀心性即是吾忠告。

  釋迦牟尼佛與大成就者們的佛經論典,高僧大德的精闢教言,以及我們聽聞佛法時的記錄等,雖然聚集了如是種種修學佛法所需要之甚深意義的書,但自己如果沒有實際修持,在臨死之際這些法本對你也無有利益。如般若經論,你聽聞後沒有修持,則不會證悟大空性,經書對你也未起任何作用。《入行論》亦雲:“法應躬謹行,徒說豈獲益?唯聞療病方,疾患雲何愈?。”所以,我們應首先將經論之意義了知,然後通過修持而去實證其義,臨死時或遇到違緣之時,才會起到作用。修行人應當觀察心的本性,這是我忠心的教言。

  一緣修時討論與覺受,著作論典唱誦道歌等,
  雖是力顯而增分別因,當護離心即是吾忠告。

  此頌勸誡我們修習遠離一切分別念的大圓滿心性。修習禪定時,有時不執著任何法相一緣安住,此時會有各種各樣的覺受和驗相,有時感覺本尊現前賜予加持,有時會想與他人討論法義,一些修法儀軌也會自然顯現,有時會想著作論典、唱頌金剛道歌等,這些實際上是覺性的一種力顯。在《實相寶藏論》中雲:“形象是覺性中的一種覺受和驗相。”此時不能執著,否則是增上分別念之因。在修持大圓滿自知自明的境界時,應該對上師指示心的本體認清,當護持此心遠離一切執著的心性,是我忠心的教言。

  心生分別之時直視要,已得定解之時安住要,
  修行安住無修是為要,修習無散即是吾忠告。

  此頌宣說大圓滿最深之修法。當內心生起不論是貪心還是嗔心等分別念時,應直視分別念的本體,將一切分別都消融於法性中,這是一種殊勝竅訣要點。通過智慧觀察本性,已獲得真實的定解後,在此定解上安住為要。修行正行安住於無所緣執的無修為秘要。修習時護持內心不散亂,使內心不離大圓滿自知自明的覺性,在此境界中入定,而且無有出定入定之分別,即為智慧與方便雙運的光明覺性,如是修持是我忠心的教言。

  空性之中行持諸因果,證悟無作護持三律儀,
  無緣大悲精進為利眾,二資雙運即是吾忠告。

  真實證悟法界本性之瑜伽士,在因果取捨方面會非常認真,蓮華生大士說:“是故見比虛空高,取捨因果較粉細。”菩提薩埵大論師也如實說過:如果口中言說證悟了空性,但對因果取捨不詳細,則其所證悟令人生疑惑,恐怕並非真實證悟。《定解寶燈論》中說:以現證空性之功德,會對無欺的緣起因果生起決定不變之信解,嚴格取捨業因果。證悟無有任何勤作的法界無作本性之成就者,他們對於三律儀(別解脫戒、菩薩戒和密乘戒)會護持如眼,非常重視。法王如意寶也常強調:外之行為如南傳比丘之威儀,內證大密金剛乘法義。證悟空性與生起大悲是同時的,具有無緣大悲,則會精進地利益眾生,同時無誤取捨因果,積累善法,如是修持智慧與方便二資雙運,是我忠心的教言。

  依止勝師亦聞深教授,有閱甚深經續觀內心,
  嗚呼雖知無修自欺自,為我如我者說卅忠告。

  雖然我依止了很多如佛一樣非常殊勝的上師,聽聞了如大圓滿等甚深教授與竅訣,也曾經閱讀過甚深的經續論典,與觀察內心的修行方法。嗚呼!雖然我懂得很多佛法道理及許多修法,但沒有好好去修行,自己欺騙了自己(此為尊者謙虛之語),因此為了我自己與同我一樣之人宣說了此三十忠告。

  由厭離心造此之功德,願諸有情解脫得大樂,
  三世諸佛菩薩聖者後,吾等隨行願成彼長子。

  結尾回向功德。由厭離之心而並非他人勸請造了此論,所獲之功德願一切有情解脫三有痛苦,獲得究竟大樂;在三世諸佛菩薩聖者之後,願吾等隨行其足跡並成為諸佛之長子!

  此三十忠告論,由厭離心稍所觸故,慈誠羅珠(即無垢光尊者)所造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