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滴》(下) 法王如意寶真心忠言娓娓道來
在世間上只有無明愚癡才能遮覆暫時和究竟的快樂,實際上無明愚癡是世間上一切煩惱與痛苦的根本因,是一切過患的根本。 因為正是從無明中產生煩惱,由煩惱中產生惡業,在惡業當中又引生形形色色的痛苦,所以無明是一切輪迴的根本,除此之外再無引生痛苦的原因。
從地獄以上乃至非想非非想天以下所有眾生的心中都隱藏著一個大魔王,這個大魔王就是無明愚癡。 不知取捨善惡與因果,不知聞思修行,這是一種愚癡;對真實的離一切戲論的空性並無點滴了解,這又是一種愚癡;然後對無欺因果的緣起性也絲毫不了達,這也是一種愚癡。 我們現在暫時應斷除的就是這種不知取捨的愚癡,最終必須要斷除的就是不通達諸法本性的無明。
如果無明愚癡在一個人心中隱藏著,那麼他就如被魔咒語所迷惑了一樣。 誰的愚癡無明越深重,他的前途也就越來越黑暗。 從旁生到餓鬼,再從餓鬼到地獄,又從地獄的第一層乃至到無間地獄,如是以越來越深暗的無明次第來引導著他。
所謂的愚癡,雖然有些人整天睡懶覺也是其中的一種,但不知取捨的心識才真正被稱之為愚癡。 那麼使用何種方法才能斷除這種愚癡呢? 答案是唯一的:只有大慈大悲的釋迦牟尼佛的教言。
佛陀的殊勝教言就像太陽能遣除一切的愚癡黑暗,如果沒有這種教證為依據,那世上凡夫的分別念所造的一切論典實際上就與無明愚癡並無二致。 在世間上那些自以為是的凡夫沒有現量見到諸法的本性之前,無論是造論還是給別人傳法,都必須要依靠佛陀的教證,反之以自己分別念為主而肆意妄行,實際上就已經成了無明愚癡的根本,不可能成為無明愚癡的對治品。
在這個娑婆世界上,唯有佛陀斷盡了一切無明愚癡,雖然彌勒菩薩和文殊菩薩等已經證得了極高的果位,但他們在度化眾生時也必須依靠佛的教證來宣講佛法,因此在整個娑婆世界,唯一的量士夫就是我們的教主佛陀。
譬如安住十地的彌勒菩薩,是當來下生的賢劫第五尊佛,但彌勒菩薩所造的全部著作,如《現觀莊嚴論》的所有內容都是依據釋迦牟尼佛的般若經。 其中有的是依據《大般若經》,有的是依據中般若,有些是依據《般若攝頌》,如果我們去詳加查閱三藏,那就會知道《現觀莊嚴論》中的每一句話都能從佛經中找到來歷和出處。 在《現觀莊嚴論》的許多講義中,就專門提到過彌勒菩薩是如何依據佛經來開顯佛陀密意的。
麥彭仁波切就專門有一個把《般若攝頌》和《現觀莊嚴論》結合起來論述的論典,他老人家這樣做有何必要呢? 從一方面而言,使後學的我們依據《現觀莊嚴論》就能明了般若經的密意,釋迦牟尼佛的教言浩如煙海,但依據般若經所造的《現觀莊嚴論》 ,雖然篇幅不太長,但它卻能統攝釋尊教言中有關般若部分的所有經典。 從另一方面而言,我們也明了彌勒菩薩雖然已是十地菩薩,但是他仍需要依靠並採納釋迦牟尼佛的教言來宣講佛法。
同樣,龍猛菩薩等很多得地的菩薩都要依靠佛的教證,可是當今末法時代一些薄地凡夫在稍微知道一些佛理時,就自以為是,眼高過頂,然後輕易地對前輩高僧大德的觀點提出質疑,這種愚癡的做法確實是很可憐。 對於前輩高僧大德的教言,我們作為後人為了使自己的智慧得到有益的增上,是可以進行詳細的分析觀察和學習研究,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凡夫妄圖否定前輩高僧大德的觀點,簡直是異想天開。
以前,不管是薩迦派、噶當派還是寧瑪派的高僧大德,他們都是初地以上、功德巍巍,他們互相之間作一些有意義辯論,甚至作了針鋒相對的辯駁,這在聖者之間確是如理如法,其有甚深的密意,這對眾生具有深遠意義,但是我們作為凡夫就不能以那種方式隨便否定前輩高僧大德的觀點。
舉一個例子,囤彌桑布札是松贊乾布時期的大臣,曾作有《三十頌》等藏文文法方面的精典著作,是世所公認文殊菩薩的化身。
當年囤彌桑布札所創造的三十個藏文字母,可以普遍地涵括表達藏族人使用的所有語言,無論是哪一種藏文的表達僅要這三十個字母就足夠了,藏文的語言表達能力之強在全世界前所未有。 印度梵文,是經過三世諸佛金剛語加持,其文法確實具有不少殊勝的特點,藏文語法也同樣具有許多閃光之處。 我以為在整個世間文字中加持力最大的語言,首屈一指的應該是印度梵文,其次應該承認為藏語。
囤彌桑布札對藏地的恩德非常大,智慧也是非常地廣大殊勝。 他本人曾指出:“我,囤彌桑布札對整個藏地的人們恩重如山,以前是我把佛法引入到藏地這個黑暗的世界,那麼現在佛法和文字的太陽光芒已經普照整個雪域大地。”
真正能宣講五部大論和密宗續部的人猶如鳳毛麟角,當今時代,哪怕是精通顯宗五部大論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現在某些人只不過是對詞藻學或政治學等方面稍微明了而已,可是這種人竟然妄想破斥囤彌桑布的觀點。
事情的真相也確實如此令人發笑,我相信這種淺薄之徒肯定不具備資格和能力去破斥文殊菩薩真正化身的觀點。 對此我心裡感到哀傷,雖然我具有能力,但我並不願破斥這種邪說,因為類似的邪說無邊無際。
同樣的道理,希望大家在宣講佛法時不要離開教證,也就是不要跟隨自己的分別念去詮釋佛法,否則就成了無明的增上因,已經變成了無明的根本,離開了佛陀教證的法全都是與無明相應或隨順。
釋迦牟尼佛所弘揚的全部教法猶如一盞明燈,能夠摧毀一切黑暗。 如一千劫當中也無法驅除的黑暗,寶燈一剎那就可以完全驅除。 佛法也是這樣,在無量不可思議劫當中長存的無明煩惱,最後運用佛的智慧可以將其連根拔除,然後以悲愍心來利益無邊的眾生。
佛法對我們的恩德無量無邊,因此聽聞佛法的功德非比尋常,若不謀私利而發菩提心,講法的功德也無有窮盡。 首先我們應聽聞釋迦牟尼佛的教言,哪怕是僅僅聽到一句偈子,也能斷除無始以來的愚癡黑暗,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的教言是任何咒語的能力都無法比擬的。 我們聽聞到這個法要後,應該對其意義進行觀察和思維,猶如純金要通過十六次的錘煉才能獲得,我們也應該運用智慧來認真詳細地分析,思維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後學弟子所留下的教言。
佛法深妙莫測,能夠斷除世間的一切痛苦和黑暗,但是當今濁世的淺薄世人並不希求這種殊勝的對治智慧,這些眾生真是令人悲愍。 如此殊勝的妙法,自己的愚癡煩惱卻又是無比深重,但還是絲毫不希求,也不思維,真是很可憐!
釋迦牟尼佛出世後,也並非側重於以色身來度化眾生,而主要是通過親口所傳的金剛語教言來饒益有情。 因此,我們在聽聞到金剛語後,就應再三思維,之後繼續修持,最後就會獲得無上正等正覺。
三世諸佛對我們恩重如山,他們已對我們宣講了無上勝妙的佛法。 在佛教中有三寶,其中佛陀是我們的救護者,佛法能斷除我們的黑暗,僧眾是我們的引導者。 現在釋迦牟尼佛雖然已經涅槃了,但是佛陀親口所傳的妙法至今仍留存世間,並且與佛當時親自傳講的意義也沒有任何差別。
對藏地雪域而言,如果佛陀運用梵語或印度語來講法,那我們也不一定會得到特別殊勝的利益。 佛所說的全部顯密經續至今仍在世,並由大譯師們圓滿翻譯。 雖然佛陀已涅槃幾千年了,但即使現在他親自安坐在此為大家轉法輪,那麼除了三藏經外再也沒有其他的法。 這就好像先把佛的教言全部錄進錄音機裡面,然後我們再聽受,與這樣的方式並無二致。
佛陀的教言,有些由聲聞阿羅漢傳承下來,有些由大菩薩和善知識們傳下來,但這些實際上都是佛的語言,和佛親自講述並無任何差別。 如果我們不聽聞、不思維、不修持導師佛陀所傳下來的妙法,真是天底下最大的愚癡。 相反,如果精進地修持佛陀的教法,那我們的智慧之火就會越來越盛燃,最後就會全部無餘地燒盡世間法的茂林。
在這世界上,有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外道觀點,比如有承認常有、不常有、有邊、無邊、自性存在等等,這些眾生真是很可憐,就像是用火圈把自己圍繞起來一樣。 這些愚笨的人,用分別念把自己緊緊地束縛著,自己欺騙著自己。
在這個世間上,除了佛教以外,各個宗派形色各異的說法都不究竟徹底。 如當時外道在佛面前提出了十四種無記法,這十四種無記法就是世間有邊、無邊、亦有亦無邊、非有非無邊? 世間常、無常、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 佛滅度後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 五蘊與我是一體、異體? 總共十四個問題。 對於這十四個問題,釋迦牟尼佛當時並沒有回答他們,因為外道既有承認有邊,也有承認無邊等不同說法,但釋迦牟尼佛對這十四種無記法全都不予承認。
實際上這些問題與石女的兒子一樣都是子虛烏有的,無論我們怎麼對之進行觀察,也是找不到一個究竟的道理。 在究竟的實相上,不管承許我是常有還是無常等等都毫無意義。 而當時那些眾生的根機無法接受如此高深的道理,故佛沒有答复他們。 由此說明了釋迦牟尼佛具有甚深的密意和智慧,也表明了佛陀在斷除邪見方面具有殊勝的善巧方便,在以中觀為主的論典中也是以此公案來高度讚揚佛陀的智慧。
這些外道的分別尋思者,觀察自己的身心境界及外面的世界後,所建立的宗派其實是增上無明黑暗的主要原因。 這些外道宗派都是無點滴可靠,他們越觀察,其心也就越來越陷入於無明愚癡當中,沒有任何實際的利益。
與之恰恰相反的是,在釋迦牟尼佛的智慧當中,就具有從根本上斷除無明愚癡最殊勝的善巧方法,而在整個世間,如梵天、大自在天對此殊勝的竅訣都是如聾如盲。 故眾多人和天界的眾生都認識到,像佛陀那樣的尊者,在整個世界上都無法尋覓,他是世界上唯一最究竟徹底覺悟的一切智智。
根據名言的觀現世量,釋迦牟尼佛是利益眾生的引導者,也就是說通過因明的推理,應該承認釋迦牟尼佛是世間上唯一的量士夫;再以中觀的推理,佛陀沒有回答十四種無記法,這也是量士夫的一個標誌。 然後釋迦牟尼佛宣講了緣起空性,這也是所有的眾生都無能為力的事情。 麥彭仁波切在《中觀莊嚴論釋》中就專門以緣起空性來讚歎佛陀,肯定釋迦牟尼佛為整個世間上唯一真正的量士夫。
在眾生的相續中瀰漫著無邊的黑暗,然而除了釋迦牟尼佛以外,其他的任何宗派對此都束手無策。 假如我們追求通達世上的一切所知法,就必須具有一個究竟徹底的推理方式,這就是關於緣起性空的推理方法。 只要證悟了緣起空性,我們就能通達世間上的一切所知。 而有關緣起空性的道理只有在佛的教言中才能找到,其他宗派根本沒有能力進行宣說,這是佛陀的一個不共特點。
釋迦牟尼佛所宣講的八萬四千法門都可包括在緣起咒的內容中,也可包括在名言的緣起和勝義的緣起當中。 因此緣起性空是佛陀教言中最主要的竅訣,是無死的甘露,是能摧毀黑暗的一盞明燈,是斷除分別念和邪宗的銳利寶劍,是醫治煩惱痛苦的妙藥。 而有關緣起性空的究竟道理,只有在大中觀、大圓滿、大手印中才進行了詳細地宣說。
我們只有依靠釋迦牟尼佛的教言,才能對治內心的貪嗔癡等五毒煩惱,否則哪怕是世間上聰明絕頂的人也沒有辦法解決內心的煩惱痛苦。 如外道的很多祖師,雖然他們也有相當高的智慧,也能暫時得到一些安樂和寂靜,但要想徹底摧毀一切煩惱痛苦,從輪迴中得到究竟的解脫,這對他們來說也僅是黃粱美夢而已。 所以釋迦牟尼佛的智慧無比殊勝,是天上天下所有眾生都應恭敬讚歎的對境。
緣起性空的道理是斷除世間一切邪見和輪迴大海中所有痛苦的甘露妙藥,我們能夠聽聞這麼殊勝的佛法,並對緣起的道理進行思維,這表明我們有異於常人的殊勝的緣份,這也是我們千百萬劫當中積累資糧福報的一個善果。
釋迦牟尼佛的功德圓滿無礙,他能徹見一切諸法的本性。 就像在自己手掌上的庵摩羅果,內外都明明了了,釋尊對一切諸法都能無礙通達,是一切智智。 而這個一切智智的果位,實際上也是因為依靠證悟緣起空性的道理後才能獲得。
因此,如果我們希求得到無上佛果,就要在對佛生起無比信心的基礎上,通過皈依三寶,然後依靠聖教的教證進行觀察,在精通緣起空性的道理後,佛果就好像在自己的手上,輕而易舉就可以得到。
緣起性在名言中依靠因緣而產生,勝義中則一切都不存在,一切諸法都是空性。 名言中的緣起,必須依靠法稱論師和陳那論師的觀點來抉擇,勝義中的緣起則必須依靠無著菩薩和龍猛菩薩的教證來指導。
所謂的緣起空性,“無則不生”是因的規律,如果因不存在,那麼果就不會產生;然後“聚合不退”是果的規律,如果因已聚和,那麼果是不會退的,也即肯定會產生果。 無論是外法方面的樹、根、莖等等,還是內法方面的無明、取、受等十二緣起都服從這個規律。
沒有因則不可能產生果,因已具足果是不會退的,這是一個因果規律,超越這個規律的法在整個世界上也無處尋覓,為什麼呢? 因為無論任何法都是觀待而言,有實依靠無實而觀待,無實依靠有實而假立。 猶如那邊和這邊,或者瓶子觀待無瓶而安立,無瓶觀待有瓶而安立。 所以攝於有為法和無為法的一切諸法都不存在一個自性本來成立的法,這就是緣起性的本體和自性。
我們並不了知諸法的本性,如果真的已經通達了,就會了知世間一切諸法都是沒有自性的緣起性,與夢中的顯現一樣。 沒有通達證悟緣起性的凡夫,意識被染污而對外境產生顛倒的迷亂。 正因為有了這種迷亂顯現,對外境自然生起如夢如幻的貪心等煩惱分別念,這就使我們的心識在三界輪迴中無盡地漂泊。
如此,沒有通達一切諸法本性的心識就是無明,無明也可以說是覺性智慧的反體,或說是大圓滿、大手印、大中觀等見解的違品。 在世間上,無論哪個宗派都要承認一切諸法的本性,然後在此本性的基礎上再產生形形色色顯現。 但是他們都沒有對諸法作如實地了悟,把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反而執著為實有,我們把這種執著稱為無明。
依靠無明可以顯現業、識等十二緣起中的其他支,換而言之,從上至有頂非想非非想天,下至無間地獄的所有眾生,他們有著數不勝數的身形,在無始無終的輪迴中漂流,而這些眾生都是從無明愚癡當中顯現出來的。 就像火鏡(放大鏡、凸透鏡)依靠太陽可以燃火,同樣的道理,我們以幻化的業力入於世間,再因自己的習氣增上而產生了六處,有了六處,就像明淨的鏡子裡顯現彩光一樣,六處各自執取於外境,之後就有了能取所取的接觸。 然後通過接觸而產生了苦樂等諸種感受,因為願意接受安樂,而拒絕接受痛苦,這就有了貪愛,再進一步就對貪染諸境生起取心,有了取就形成了三有,然後是生,生之後就是老病死,如此再三的流轉就形成了輪迴。
所有的十二緣起,可以包括在煩惱、業和苦蘊當中,因為輪迴無初、中、後,《寶鬘論》中也如是講過,所以從煩惱中產生業,業當中成熟苦蘊,苦蘊又形成業和煩惱,這樣眾生就在輪迴中再三地流轉。
由於因果不斷地輪轉,就形成了三界的五蘊,其實五蘊也是空性,是一種假名。 本來緣起都是空性,知道它的本性,就沒有任何事物值得貪戀。 只要還沒有斷除貪欲,那麼輪迴的瀑流與世間的業惑始終不會滅盡。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斷除無明,煩惱也不會滅盡,世間輪迴的痛苦也無法遣除,故在業中無欺顯現三有。
以顯宗的教證理證而言,貪心的對治法為觀修不淨觀,對治嗔恨則觀修慈悲心,對治痴心就觀修緣起性。 或者根據佛經的說法,貪心、嗔心、痴心等每一種各對應二萬一千種法蘊,然後密宗的二萬一千個法門則是對治平等的貪嗔癡,釋迦牟尼佛總共宣說了八萬四千個法門。 或者依據大圓滿,我們就不必如此進行觀察,因為一切諸法都是心的幻化,只要以大圓滿的竅訣來證悟心的本性,那麼內心所變現的外面一切六道輪迴的顯現都會寂滅,就像一位幻化師幻出各種形相,如果幻化師被殺了,那麼其所有的幻變都會隱沒,在大圓滿中是可以如此區分輪涅。
關於緣起空性,可以用這個比喻來加深理解:如本院扎西老師教尼姑藏文拼讀,在上課時,扎西老師相續當中的念誦並非轉移到尼姑的口裡去了,扎西原來所掌握的知識現在還擁有,但如果他沒有教授知識,她們也不會明白。 因和果是不會相互轉移,因不會遷移到果上來,但沒有因則果也不會產生,讀誦、燈火、印章、鏡子、火鏡和種子、聲音、酸醋等這些也都是無常無斷,比如我們嚐到了苦味和酸味,實際上這也是緣起性。 所以通過以上方法,有智慧的人就會了知因果的內在關係,明白緣起空性的道理。
我們應當對一切顯而無自性的諸法生起悲心和厭離心,或者可以說緣起空性雖然即是本性不成立,但只要我們愈對它進行觀察,自心相續中的厭離心和悲心就會愈來愈增強。 幻化城市中幻化的兒子是沒有任何可靠,就像是住在虛空中一樣。 我們如果證悟了上面緣起空性的道理,在自己的相續中對輪迴就會生起強烈的厭離心和悲心。
種種生死的自性,無變無住的輪迴,無生無滅的無明等這一切,都是幻化的大網。 這種無增無減顯而無自性的本性,本來就普遍於一切眾生的種性當中,但是因為無明煩惱的牽制,使眾生不明了此理。 假如我們通達了緣起空性,將會使智慧的火焰越來越盛燃,清淨心的虛空當中必會群星閃爍,顯現出五彩繽紛的彩虹。
外面的山河大地、絢麗多彩的風景等這一切都是名言當中無常的緣起,具有智慧的人通達此理後,其內心的虛空中就會顯現智慧的日光和月光,增上無比的歡樂。 通達緣起空性的人,不但時時刻刻都在增上殊勝的歡喜心,而且在乃至輪迴未空之間,他饒益眾生的心就像大悲的甘露海一樣寬廣無邊。
在虛空一樣無邊浩瀚的甘露大海中間有一朵堅定信心的蓮花盛開著,上面有代表一切諸法的智慧身——文殊菩薩,其身色橘黃,手中執持寶劍和經函而宣講佛法,利益無邊眾生並賜與無漏的安樂。 如果我們能這樣進行修持,以這種殊勝的緣起法就能將無明黑暗逐漸消於法界。
以《中論》、《入中論》中所講的道理,一切諸法不是自性中產生的,既不是自生,也不是共生、他生和無因生,它是遠離四邊和一切戲論的大空性。 若以此緣起空性的見解,或者是以觀想文殊菩薩的方法來修持空性,那麼世間上各種外道邪宗的說法——諸如常有的存在、無常的存在等等,這些邪宗實際上都是一種嚴重的疾患,也都能消除。
通過這種幻化的觀想文殊菩薩的方法,將自心跟文殊菩薩融為一體,有智慧和真實安住法性的瑜伽士,就能將名言和勝義中的緣起全部通達。
若對因明當中所講的粗蘊所攝的諸法,如總相、自相和遮遣、建立等等,這些全部能加以分析辨別,那對一切事物的認識會有相當的進展,所以因明的理論至關重要。 如果我們能精通陳那和法稱論師所開創的因明論典,那就能通曉一切的名言世俗諦,如果我們以因明的推理方法來指導思維,那辨別一切諸法的智慧就都能獲得。
在自宗寧瑪巴,麥彭仁波切造了一個解釋《釋量論》的論典,這不但是在藏地雪域,就是在印度聖境也沒有如此殊勝的論典,以至於後來噶當派和薩迦派的眾多高僧大德都非常讚歎和推崇,所以我們也應該學習麥彭仁波切的這部因明論典。
在因明中通過現量和比量的推理方法,對名言中有和無的法進行觀察,所以說因明是世間的明燈,它對修習佛法非常重要,通過這盞明燈,再進一步我們可以進入中觀的論典,趣入勝義諦,最後才能通達緣起空性。 印度月稱論師和旃扎古昧辯論過很長時間(一說七年),後來麥彭仁波切指出名言中應按旃扎古昧的觀點去做,而在勝義中則是如月稱菩薩所講的那樣,那麼他們之間的觀點怎樣融合呢?
依靠因明的智慧,屬於分別的智慧;依靠勝義諦進行觀察所生起的智慧,屬於緣起空性方面的智慧。 緣起空性則是名言中的緣起和勝義之中的空性,在勝義當中一切因緣都猶如虛空。 如是我們對因明和中觀的智慧,即通達名言和勝義的智慧並生起定解以後,就會對大乘佛法生起永不退轉的信心,也可以說是對大乘甚深法——無上大圓滿產生殊勝定解。
光明大圓滿的意義,就是覺空無二無別的智慧,它沒有被分別伺察所污染,這種大圓滿覺空無別的智慧,實際上就是大圓滿的本來覺性之位,當然在無上瑜伽部中有空明無二、覺明無二和覺樂無二等諸種異名。 為什麼大圓滿的智慧稱為是覺空無二的智慧呢? 因為在此智慧境界當中,遠離一切二取分別念,在此覺性中遠離一切尋思分別念,未被任何分別伺察所染污。
在修持無上光明大圓滿的人群之中,會顯現程度各異的證悟與覺受,有的人僅僅是某種了解,但究竟的緣起空性,即是真正的覺空無二的智慧,是沒有被任何分別念所染污,我們應當在這種大圓滿的本性當中安住。
我們若能經常如此修持和安住於大圓滿境界中,就會自然解脫於此世間,遠離生死輪迴的大海,趨向寂滅,最終現前雙運的本來智慧。 這種雙運智慧也可說是法身、報身的智慧,也就是大圓滿中特有的自然本智。
一旦自然本智現前之後,乃至虛空不變之前,不會捨棄無量無邊的輪迴眾生,就像如意樹和如意寶一般普度無邊眾生,其弘法利生事業是恆常不變的。 雖然分別念已不存在,但還是無欺地顯現利益無量眾生。 最終,有緣的佛子必將獲得無上的智慧地,換句話說,就是成就無上雙運智慧的佛位。
以上教言是作者麥彭仁波切的真實語,無論是誰聽聞憶念此教言,則文殊菩薩經常安住於其心間,並開顯其本來智慧,無勤現量見到一切諸法的甚深緣起義。
- Aug 30 Tue 2011 17:26
《甘露滴》(下) 法王如意寶真心忠言娓娓道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