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密宗概要(七)----慈誠羅珠堪布

 

注:須獲得密宗灌頂且對密法有信心者,方可閱讀此文

我講這些的原因,是因為密宗跟唯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榮森班智達曾說過:“從世俗諦的角度來說,密宗和唯識宗比較相似。”密宗認為,外境既可以說是心,也可以說是心的一種幻覺,或者是心創造的一種現象,反正就是在心以外不存在別的外境。

如果唯識宗放棄阿賴耶識是實有的觀點,則不但與中觀宗的空性見完全一樣,而且與密宗的見解也是一樣的。

(十二)現前壇城的方法

想證實以上見解,沒有別的辦法,只有依靠修行。如果不修行,就永遠無法體會。如果要修行,就要依照次第——先修人身難得、死亡無常等外四加行,以增 長出離心;然後是菩提心修法;金剛薩垛修法,可以減少罪業;利用曼茶羅修法,可以積累資糧;之後還有一些密宗不共的加行,這些都修完以後,原來那些真正修 密法的上師,會花三年左右的時間去修寂止,最後是修大圓滿,這個時候就一定會很輕鬆地證悟。

四、中陰的現象

中陰的時候,上述光明和佛的壇城也會出現,如果精通中陰修法,便可以在中陰成佛。其整個過程和修法在《中陰聞解脫》教法裏講得很清楚,中陰教法非常重要,大家應該學一學。

當我們在中陰看到這些本尊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他們不是外在的東西,更不是什麼鬼、魔,而是自己身心的清淨顯現,就像通過投影機投射到銀幕上的圖像一樣。這樣就可以消除我們的恐懼,即使我們還沒有證悟,但假如了知這些都是自己眼耳鼻舌等等的現象,是佛的壇城,是自心的本性,並勵力祈禱,按照《中陰聞解脫》教言,中陰時若能認識本尊,並安住於此境界,就會立即成佛;反之,如果不知道這些都是自心的現象,就會很害怕,因為這些佛母的面孔都是非常恐怖 的,那樣就會失去成佛的機會。

什麼叫安住呢?是不是什麼也不想,或反反復複地想“這是我的眼識”呢?都不是,安住要有證悟,在證悟的境界中安住,假如現在沒有證悟,中陰的時候也 不會有太大的希望,所以一定要在活著的時候證悟。但是,如果經常觀看這些佛像,並熟悉、憶念其中的內容,到時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以前藏地在介紹寂怒百尊壇城的時候,會讓一些小孩在以檀香水沐浴之後,帶上本尊的面具,或者把面部化裝成本尊的樣子,並穿戴好特定的衣服、裝飾,然 後坐在高高的法座上,其他人在下面用水晶貼著眼睛看。上師則坐在旁邊的法座上一個一個地講解——在你們臨死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場景……所以大家現在就要熟悉。

為了讓大家理解本尊心口發出的光線以及光點,上師們會從小孩子的身體前面拉出一卡零四寸寬的一塊布條,並在布的每一段上放幾個銅鏡;在介紹本尊顏色的時候,會用布來表示。譬如說,在講寶生佛的刹土時,就把周圍的一切都鋪上黃色的布;在講阿彌陀佛的刹土時,就把周圍的一切都鋪上紅色的布……

當透過水晶看的時候,會看到任何物體的邊緣,都有一些像彩虹一樣的紅、黃、白、綠的光線,同時又可以把物體看得很清楚。

另外,經常觀看百尊壇城的唐卡或模型,並保持每天不間斷地對一百本尊磕頭,也可以消除很多罪業——包括犯密乘戒等非常嚴重的罪過。這是密宗續部中講過的,非常有效的懺除業障的方法。

末法時代眾生的煩惱都那麼嚴重,幸虧密宗修法得以留存於世,如果真的沒有密宗,僅僅想通過顯宗證悟,其結果就會很慢,所以我們要重視密法,如果開始修了,就是一個很好的趨勢,修下去一定會有結果,如果出離心和菩提心修起來了,通過密宗,此生還有機會證悟。

當然,即使密法很殊勝,也不可能立即就有神奇的效果,想在一、兩個月或一、兩年中證悟是很難的。在修行上面,我們應該有一個長遠的規劃,不僅是這一世,包括下一世的修行,都應該納入自己的人生計畫當中。

中陰解脫裏面還有一些很重要的願詞,如果平時經常念,會有很大的作用,死亡是早晚的事情,我們每個人肯定都會面臨,如果心裏沒有什麼準備,那就很遺憾了。


五、西方心理學家對中陰聞解脫的評價

美國有一位博士,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他來到藏地,尋找世上最有價值的文化,最後他認定,中陰法門是最好的。1925年,經喇嘛達瓦桑珠翻譯,伊文 斯溫茲編輯,《中陰聞解脫》(也名《西藏度亡經》或《中陰聞教得度》)被傳到了美國,成為最著名的在英語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藏傳佛教經典。瑞士心理學家榮 格(C.G.Jung)在該書的序中寫道:“自從《中陰得度》出版(1927年)以來,它一直是我常年不變的隨身伴侶,不但我的許多富於啟示性的觀念和發 現要歸功於它,還有許多根本的認識或見地也要歸功於它。” “這本書所帶來的資訊是,‘死亡的藝術’不僅跟‘生活的藝術’或‘出生的藝術’ 同樣重要,且為‘活的藝術’或‘生的藝術’的補充和圓成。” “提供的是向人類而不是眾神或原始野蠻人講述的一種明白易懂、僅能用理智理解的哲學。這種哲學包含著批判性的佛教心理學的精華。我們可以說,此書的雄偉岸 然是無與倫比的。”“它們是如此地詳細和徹底地適應在死亡的人的條件下的明顯的變化,以至每一位嚴謹的讀者都必定要自問,這些聰明的老喇嘛究竟是否能夠看 見第四維空間,是否能夠揭開最偉大的生命的秘密的面紗?”“本書的訓誡功能,也正是想幫助死者獲得解脫”。“我相信學者只要睜開眼睛,閱讀此書,並且不心 懷成見的話,他一定可以大有收穫。” “《中陰得度》原本是密教的典籍,即使到了今天,不管有多少種注解出現,它的性質依然未變。何以故?因為此書只有對帶有精神理解能力的人,才願開放”。

六、解剖謬論

有人居然說:密宗是印度教。

我不禁要問這些人:如果密宗是印度教,那你是說整個密宗是印度教呢,還是說密宗的核心觀點是印度教,或者密宗裏面有一些與印度教相似的東西?
如果說整個密宗都是印度教的話,那顯宗很多非常好的觀點都成印度教了。龍樹菩薩認為,佛陀所講的緣起性空,是佛教的獨到之處,但密宗裏也普遍宣講緣起性空, 認同第二轉法輪所講的般若空性,也承認第三轉法輪的重要經典《寶性論》、《法界贊》中所講的光明如來藏,與顯宗中觀與唯識的很多見解是不謀而合的,這樣一 來,顯宗中觀宗與唯識宗豈不也成了印度教?

如果說密宗最核心、最關鍵的觀點是印度教,那密宗最關鍵的見解,就是前面所講的七種或兩種勝義諦,假設七種或兩種勝義諦都成了印度教,那佛教還有什麼特點呢?沒有了。如果把光明、空性都列入印度教的話,不僅是對密法的一種誹謗,而且也是對整個佛法的極大誹謗。

如果認為,密宗裏面的一小部分與印度教相似。不可否認,密宗的有些辭彙,與印度教或其他外教有一點相似,但這個不能說明什麼問題,顯宗也有與外道非常相似的辭彙啊!二者的字面極為相仿。如果不是對二者瞭解得很透徹的人去看,根本無法看出其中的差別。

當年阿底峽尊者也說過:“如果我不回去的話,印度恐怕沒有人能真正分清外道和佛教的差別。”可見外道與佛教是多麼的難以辨別。

蓮花戒論師的上師菩提薩埵在《中觀莊嚴論自釋》的最後,引用了很多外道論典的辭彙,都是無相、光明、遠離一切戲論、不可思議等和佛教名詞極為相仿的字眼,普通佛教徒根本分不清其含義的破綻與區別。

本來這些人的目的,是想把密宗劃為外道,卻冷不防把自己的觀點也劃為外道了,所以,僅僅因為有一些相似字眼,就斷言密宗是外道,絕對是大錯特錯!這些人根本沒有系統地研究過密法,只是太隨便地下結論,其結果除了自己造謗法罪,對佛法或眾生沒有任何利益。

彌勒菩薩說,如果造了無間罪,還可以通過正法懺悔清淨,但如果譭謗了正法,就沒有辦法懺悔清淨了。

彌勒菩薩在《經莊嚴論》中也說:即使是對沒有精神的物質,哪怕是一塊石頭、一堵牆或者是一間房子,也不能生嗔恨心。那麼,在對法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誹謗更是不應該。如果自己不懂某個法,就既不能批評,也不能讚揚。

這些都是彌勒菩薩說的,我們應該保持這樣的心態。作為真正的佛教徒,千萬不能隨便人云亦云。

七、當今學密者的幾個問題

(一)現在學密的佛教徒裏,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很多人不是到廟裏拜拜佛,就是在家裏念念經,從來不考慮解脫、修行等問題。很多居士連什麼是打坐都不懂,即使有些人在修所謂的法,也是求財神的灌頂,供財神的像,實際上是為了健康、長壽、發財等等,不是為了解脫而修法。

(二)雖然大家很喜歡灌頂,但根本就不學密乘戒,灌頂不守密乘戒,這是非常嚴重的。

有一個比喻說得好,密乘就像坐飛機,雖然速度很快,但如果飛機失事,掉下來就只有死路一條。修密宗很快就可能成就,但假如犯了密乘戒而不懺悔,就會墮入金剛地獄,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密乘戒。

(三)到處去接受灌頂,卻幾乎不觀察上師。灌頂在密乘中很重要,但觀察灌頂的人更重要。現在的情況有點亂,在自稱是活佛的人當中,有多少真正的活佛 很難說,千萬不要在碰到一個自稱是什麼第十世、第十八世轉世活佛的時候,立即就去灌頂。活佛肯定是存在的,藏地有、漢地也有,但自稱是活佛的人不一定是活 佛。
在灌頂之前,必須要嚴格地觀察,一定要找一個真正的具格密宗上師,這個相當重要。

不過,大家也不能矯枉過正,一聽說誰是活佛、是金剛上師,就立即懷疑對方是騙子。

我們應該保持這樣的心態,見到穿出家人衣服的人,心裏要恭敬,因為至少他穿的是釋迦牟尼佛加持過的衣服,但如果聽法、受灌頂,就要慎重地考慮、觀察,既不要隨便生邪見,也不要草率地接受灌頂。

(四)有些上師在傳密宗修法的時候,不問你有沒有出離心、菩提心,而會問你五加行修完沒有?如果回答說“五加行修完了”,那你就會被認為是有資格修密宗修法了。五加行的結果有沒有先不管,只是追求一個過程,這樣很多人就不重視外加行了。我認為這是一個很不好的風氣。

更為糟糕的是,一些不懂修行次第的人居然給另一些準備修加行的人說:不用修加行就可以直接修正行了。聽到這些話,有些人就覺得很受用,繼而也不修加行了。

現在的環境、教育等等,灌輸的都是與出離心對立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修加行,沒有出離心、菩提心,就不可能真正地修法。

雖然我們看不出自己依靠懺悔法門使罪業減輕沒有,最多是在夢裏有一些驗相,但不是很確定;資糧積累到什麼程度,我們也看不出來,但這些都沒有太大問 題,主要是有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這個自己再清楚不過了。其實,只要出離心、菩提心生起來了,資糧同時也就積累了,罪業同時也就清淨了,然後就可以安安心 心地修法了。

(五)有些人剛剛學佛沒多久,就一心想出家。提到“出家”這兩個字,漢地很多人心裏的印象並不是很好,所以除了真正瞭解的人以外,家裏人一般會反 對,父母不悅、妻離子散,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會出現。當然,人生難得一次,如果真的有出離心,出家當然很好,但還是要慎重考慮,等所有的機緣成熟以後,才可 以考慮出家;如果機緣還沒有成熟,就應該暫時放棄。

不過,在沒有出家機緣之前,我們也不能因為工作忙、壓力大等種種藉口而不修行。遇到大乘佛法很不容易,遇到密宗就更不容易了,所以我們要抓緊時間修。修行一定要與工作與生活統一起來,要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是很重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iano 的頭像
    piano

    日昇的部落格

    pi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